为什么我们对家人反而不如对外人态度好?

标签: 家人 外人 态度 | 发表时间:2013-08-06 20:16 | 作者:李松蔚
出处:http://www.zhihu.com
谢谢邀请,我喜欢回答这类理解人类行为的问题。

我在咨询工作中使用的一派理论,经常使用「认知」这一概念去理解人的主动行为。换句话说,人所以做出这样那样的事,无论看上去多么荒谬不可解,都是背后或明显或隐蔽的想法所致。

想法有不同的层次,外显层次的想法当然一目了然,例如:「我就是要气气他」。
你看,家人有亲疏远近,有爱恨情仇。越是亲近的家人,因为朝夕相处,摩擦碰撞,积累负面的情绪和想法的可能性,反而比普通的外人(同事、邻居、朋友)更为高发。赌气也好,怨恨也好,鄙夷也好,疏离也好,失望也好,关系层面的冲突表现到态度层面,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事。

但真正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 是一些内在不可见的想法,我们称之为潜在信念
比如这样一个潜在信念:「 我们可能会受到外人的伤害」,就可能导致题目所说的行为。
因为有危险,所以要讨好。举个例子就好说了:就是在一个事实上的危险情境,这种信念直接上升到现实的层面,行动策略可参考一个最近很热的回答: 女友被调戏应该怎么办? 如果从表面现象来看,斌哥给了女人一巴掌,给小混混点烟,这态度倒挂得是有点匪夷所思。但仔细想,从那时的条件来看就只能这样。态度差的背后,是真心爱护你;而态度好的背后,是迟早把刀子捅回来。
当然你会认为斌哥是明白人,这样做很明智。因为当时的情况确实凶险。
可是很多人在不危险的情境中,会持有同样的信念,当然是潜在的,未必能上升到意识层面。比如我有天在商场坐电梯,人多气闷,有个小朋友嫌不舒服,一直在大哭要下去。他的妈妈——面红耳赤的一个农村妇女,严厉地捏住他的嘴:「不要哭!哭什么?」横眉怒目地瞪她的孩子,试图用这种凶狠来加重命令的效力。然后,她又有点惊慌地抬起头,看了一圈我们,尴尬和乞怜地笑了笑。

如果做个类比,这位妇女在电梯运行的半分钟内,行动策略和斌哥一模一样:打击亲人,讨好外人。区别只是一个是真危险的情境,一个其实很安全——只是在她的信念中存在风险。这样的信念会导致她情不自禁地惊慌:如果孩子继续哭叫,会不会惹恼旁边的人?会不会遭到敌意?会不会受到指责和攻击?——尽管仔细一想,就算是吧,哭叫声是会让人们不耐烦,可那又怎样?难不成下一步有人就戴上黑手套掏枪?——但是通常来不及向下想。她的想法刚到达前一步,就会立刻促发行动。以后她再形成了习惯,做出反应的速度还会更快。这就是潜在信念影响行为的整个过程。
「老婆,受不了你拖拖拉拉的!赶紧!迟到了他们会不高兴的!」
「宝宝不许哭!在叔叔家要是不听话,叔叔阿姨要生气了!」
「别人问你话要答应!在家装深沉也就算了,在外边就别给我这副死样子,听见没有!」
凡此种种,惊慌失措地生怕惹外人不高兴的,都是源于这种信念。

另外一种潜在信念,可能导致对家人态度不好的,可以叫做「 态度有啥用,物质最重要」。
有这种信念的,觉得已经为家人付出不少了。每天忙得昏天黑地,赚那么多钱就为给你买这个买那个,现在怎么了?我脾气不好不可以吗?在外面装了一天孙子,还让我回家在老婆面前装孙子?
也有知友提到了这样一种信念:「 家人安全,不会真的对我生气」。
还有人的信念是:「 跟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以后可以慢慢弥补」。
还有很多很多……大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号入座。这些信念有时是适应的,有时则弊大于利。比较麻烦的一点是,很多信念内化之后,自己是不自知的。这就是很多人会长期保持着一些外人看来离谱的信念的原因。好在通过内省和交流(尤其是交流,旁观者清),还是能让它们慢慢清楚起来。只要能意识到自己的信念就好了,随着阅历增长,心智成熟,它们总会越来越适应的。

— 完 —
本文作者: 李松蔚

【知乎日报——比新闻更多】听亲历者和内行专家八仙过海谈新闻,离现场更近一点。
下载知乎新 app - 知乎日报客户端(Android / iPhone 同步上架):
http://daily.zhihu.com/download

此问题还有 5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心理学、行为学和社会学的一些已知理论对于我们反观自己的生活有何作用?
如何和心理防御机制较强的人沟通?

相关 [家人 外人 态度] 推荐:

为什么我们对家人反而不如对外人态度好?

- - 知乎每日精选
谢谢邀请,我喜欢回答这类理解人类行为的问题. 我在咨询工作中使用的一派理论,经常使用「认知」这一概念去理解人的主动行为. 换句话说,人所以做出这样那样的事,无论看上去多么荒谬不可解,都是背后或明显或隐蔽的想法所致. 想法有不同的层次,外显层次的想法当然一目了然,例如:「我就是要气气他」. 你看,家人有亲疏远近,有爱恨情仇.

LOMO的态度

- - 微博UDC
也许,你是一个追求成片完美的摄影人或者摄影爱好者,你善于扑捉角度,调整光圈,设机构图. 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提升自己的数码相机,才可以拍出好的照片. 记得荷兰的一位摄影师写过一篇博文《为什么我不需要昂贵的相机》,他说: 对于拍照这件事儿,是人在拍,而不是相机. 所以好的照片无关机器是否高端,在于拿相机的人是否真正有一颗热爱生活热爱摄影的心.

态度的重量

- Hu DongHai - 坏脾气的小肥
杭州这个城市有很多家韩国料理,大部分都很难吃,后来有人说古墩路口“春川店”的味道不错,老板是韩国人,亲自下厨. 我进店里的时候,首先看到一个戴眼镜的老头,花白的头发向后梳过去,扎了一个小马尾,穿着整洁的衬衣和毛背心. 他笑眯眯地走到桌子边,用半生不熟的中文说:今天吃点什么. 翻开菜单,第一页写,本店的韩国老板亲自下厨,为你烹饪美食.

敏捷的坏态度

- - ITeye博客
然所有软件开发的专业人士都会对这篇文章感兴趣,但是经理、CIO以及软件架构师会对它最感兴趣. 这个话题可能会引起许多争议,但我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让你了解在敏捷运动中看起来正在日益增长的问题. 想象一下,如果你听到开发人员认为你这个职位根本就不应该存在,你会感到多么震惊,就好像是你特意为自己搞出经理这么个职位似的.

对技术的态度

- - 酷壳 - CoolShell.cn
最近人品爆发,图灵社区,InfoQ,51CTO相继对我做了采访,前两天我把 InfoQ对我的采访张贴了出来,今天,图灵社区和51CTO对我的采访发布了( 图灵的访谈 , 51CTO的访谈),我是一个有技术焦虑症的人,我的经历比较特殊,对大家来说可能也没有什么意思,这两个采都有一些重叠的部分,不过有些观点我想再加强一些,并放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路一样,不一样的是态度

- 世博 - 自说自话艾小羊
    我在家乡有个男朋友,他个子不是很高,有点胖,工作一般,也不是很上进,但脾气超好,对我也很好,并且很会做家务,尤其很会做菜,恋家,无不良嗜好,我觉得他是做老公的好人选. 今年大学毕业后,我回到家乡,跟他在一起很踏实. 但我妈觉得我在自毁前程,她想让我考研究生,而且要供我出国留学,她认为我应该留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前途.

法国人的工作态度

- - 译言-生活点滴
法国是人们心向神迷的国家之一,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几乎都在法国——法国的美食、美酒、时尚、建筑和艺术,这不过是随便一举就能道出的法国特色. 可是话又说回来,法国人的工作态度与整个西方世界完全格格不入. 下面我们就列举几条法国人别具一格的工作原则. 法国人每周工作的时长比我们都要短,但要注意到他们的工作做得比大多数国家都要好.

“怀疑”是一种人生态度

- - 左岸读书_blog
最早对“怀疑”这个概念产生兴趣,是出于爱默生先生描述蒙田的一篇文字,在文章中爱默生先生形容蒙田是一个标准的怀疑论者. 我对所谓的“怀疑论者”在此之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难道就是对自己身边的一切都产生怀疑. 直到买来蒙田先生的随笔看过之后,从在开篇中介绍蒙田文字:“ 十六世纪的作家,很少有人能像蒙田那样容易被现代的人所接受,也很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样能够直接与我们对话.

软件开发中的两种态度

- - 外刊IT评论网
一种态度认为,应该对程序员在软件开发中的行为进行约束( DirectingAttitude). 持这种态度的人认为大部分的程序员水平都不高(谣传说有50%的人低于平均水平),所以应该对他们所做的事情进行管教约束. 要防止他们做一些可能会给他们正在开发的系统带来危害的事情. 通常,这种态度体现在一些系统设计和工具中时,你会发现它们会试图阻止程序员去做某些事情,限制程序员的一些做法,以此避免他们陷入过于复杂的境况.

交付是一种基本的态度

- - 胖胖的空间
在很早以前看过一篇有点心灵鸡汤的文章,文章标题是《月入 3 千和月入 3 万有什么区别》,文章的具体内容不太记得了. 特地去百度了一下,有了最新的微信截图版,内容差不多,如下:. 有两位行政助理接到领导任务,要买3张次日去北京的动车票,以参加展会. 这两位行政助理查了车次,发现没票. 第一位行政处理直接回复领导说,太晚了,目前没票,只能再刷刷,看看后续有没有票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