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错误中汲取经验–产品设计案例分享

标签: 产品设计 案例分享 经验 | 发表时间:2014-04-04 15:22 | 作者:DT
出处:http://www.woshipm.com

小编今天看到一篇译文是有关产品设计案例分享的内容,个人从中获益匪浅,因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经验。

译文:Buffer是一款帮助你在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上更高效的发布内容的应用,到目前我们已经有超过50万的用户了。两年前刚刚开始打造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各种挑战,包括设计开发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以及可能犯的错误。

我们始终觉得,在项目当中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只要能够从中学到一些东西,这些错误就能引导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进。从某种程度上讲,将我们的产品一点点推向成功的也许正是一路上所犯下的那些错误。

重要的设计原则

在开始讨论我们从错误当中学习到的那些经验之前,我想先来聊聊我们的一个重要设计原则:

先验证,再开发。

接下来具体说说是怎么回事。

我们打造Buffer的初衷是创建一种“聪明”的方式,让用户可以更高效的在Twitter等社交网络平台当中同步发布内容。这个想法刚刚冒出来的时候,我们的创始人Joel Gascoigne立刻开始着手写代码,而不是首先去验证想法。在写了几分钟之后,他才意识到这可能不是正确的方式。

接下来,Joel为这个目前还不存在的产品创建了一个介绍页面,并把链接放在Twitter上进行传播。对这个想法真正有兴趣的潜在用户会通过链接来到介绍页面;在他们点击了“服务方案及价格”按钮之后,接下来的一个页面会告诉他们,产品目前还没有完工,请留下邮箱以便在产品上线后的第一时间获得通知。

01_buffer_signup_landingpage-ux-user-experience-design-mistake-ios-iphone-app.png

从这件事情出发,我们在接下来的历程当中逐渐归纳出了三点最重要的设计原则及经验:

  1. 整个产品或某个新功能的第一版要尽量保持最小化。
  2. 做好心理准备:项目很可能是长期的,而且会涉及到多次转型。
  3. 任何新的主意和想法都需要首先进行验证。

聊过了总体上的经验心得,接下来,我将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向大家更加具体的介绍一下我们在项目当中所学到的那些东西。

第一课:流程应该聚焦在“用户保留”而不是收益上

关于用户体验,我们在项目早期学到的重要一课,就是要将流程聚焦在“用户保留(user-retention)”而不是产生收益上。

我们是怎样了解到这一点的呢?不妨先来看看Buffer上线之后最初版本的注册申请流程:

  1. 用户在介绍页面点击了“服务方案及价格”按钮之后,会被引领到一个介绍具体服务类型的页面。
  2. 在这个页面里,用户需要在免费或付费方案中做出选择。
  3. 选择了服务类型之后,用户需要填写用户名、邮箱地址等信息,完成注册。

02_buffer_signup_flow-ux-user-experience-design-mistake-ios-iphone-app.jpg

当时,确实有不少用户会选择付费方案,这看上完全去不是坏事。不过我们很快发现,这类会在实际使用产品之前就选择付费方案的用户的流失率是非常大的。其中一部分人在付费之后几乎不怎么使用产品,有些甚至还退订了付费服务。

于是我们试着修改了这一流程,不在这里要求用户进行方案选择;我们对自己说:“还是首先让用户自己去体验产品并判断Buffer带给他们的价值吧,在正式使用之后再鼓励他们根据需求升级到相应的付费版本好了。”

修改后的流程就是大家现在可以在Buffer的网站当中看到的:用户可以通过他们的第三方账号直接登录并体验免费方案中的所有功能,完全无缝的即刻开始使用产品。

03_new_buffer_signup_flow-ux-user-experience-design-mistake-ios-iphone-app.jpg

相关流程的重新设计产生了以下两方面的结果:

  1. 有更多的人开始使用我们的产品,因为我们去掉了服务方案选择页面及相关的注册流程,减少了不必要的障碍。
  2. 有更多的人升级到了付费方案,因为他们可以很直接很容易的进入使用状态,发现其中的价值,决定与我们并肩通行。

后来,我们对产品做了很多改进,包括增加了更多的免费功能,另外产品的核心功能始终是免费的。只有确信用户已经体验到足够多的价值,我们才会向他们推荐付费的升级方案。

聚焦于用户保留,这是我们学到的重要一课。

 

第二课:社会化登录比传统Email登录更有效

为了提升主页当中的转化率,我们做了很多尝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A/B测试,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最终,我们决定尝试社会化登录的方式,即允许用户通过他们的Twitter、Facebook或LinkedIn的账户来直接登录。

毕竟,Buffer这款产品就是为了方便用户同步在Twitter、Facebook和LinkedIn当中发布内容用的,所以这样做也非常符合逻辑,用户可以通过他们的相关账号直接使用Buffer,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

出于对比的目的,我们来看看Buffer在使用社会化登录之前所采用的传统注册方法:

04_sign_up-ux-user-experience-design-mistake-ios-iphone-app.jpg

这一改变极大的推动了用户量的增长,转化率提升了将近50%,实际上在切换登录方式的当天,日增长数就由500变成了800的样子。

 

第三课:尽早验证每一个假设

我们曾经有一个重新设计浏览器插件的主意,它最终失败的很惨。

浏览器插件是整个Buffer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用户直接将Web页面上的内容添加到自己的“buffer”当中并分享到社交平台,整体体验非常棒。

所以很自然的,我们会将注意力放在浏览器插件上,希望尽可能的对其进行改进,实现一些更酷的点子。不过在改进的过程中,我们似乎又捡起了过去的一些坏习惯,犯了一些本该避免的错误。当时的步骤是这样的:

  1. 我们识别出Buffer的浏览器插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头脑风暴了想要改进的地方。
  2. 接下来,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资源,重新设计并开发了全功能的新版本插件。
  3. 完工之后的测试当中,我们发现新版本插件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4. 最终我们决定放弃这个版本的插件。

各位在下图当中看到的就是这个永远没有上线的失败作品:

05_browser_extension-ux-user-experience-design-mistake-ios-iphone-app.jpg

可以说,正是这次失利让我们将“ 尽早验证每一个假设”的原则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成为了今后的一种习惯。

如今,我们要改进产品或是要实现一些新功能时,会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识别已有问题,确定需要改进或新增的点。
  2. 与现有用户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是否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这些问题。
  3. 想法得到初步验证后,快速制作线框稿或低保真可交互原型。
  4. 再次与用户进行沟通,向他们展示原型,观察他们的交互行为。
  5. 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最终确定设计方案。
  6. 持续追踪各种指标,保持与用户的沟通,验证新版产品的表现。

 
文章来源:互联网分析沙龙


微信号:woshipm,干货天天推荐,欢迎关注

相关 [错误 经验 产品设计] 推荐:

从错误中汲取经验–产品设计案例分享

-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小编今天看到一篇译文是有关产品设计案例分享的内容,个人从中获益匪浅,因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够从中汲取经验. 译文:Buffer是一款帮助你在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上更高效的发布内容的应用,到目前我们已经有超过50万的用户了. 两年前刚刚开始打造这个产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去面对各种挑战,包括设计开发过程中会遇到的障碍以及可能犯的错误.

20130311早读课:从错误里汲取经验,一款产品设计案例分享

- - 互联网er的早读课,专注产品、用研、交互
推荐理由:译者@C7210 ,本文作者是一款叫 Buffer的社交分享应用创始人,他给我们分享了其在设计这款应用乃至后续迭代更新中犯过的错误,并基于这些实践带来有力的产品设计经验总结,一起来看看能够学到哪些经验吧. Buffer是一款帮助你在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上更高效的发布内容的应用,到目前我们已经有超过50万的用户了.

移动应用产品设计的十条经验分享

- - 雷锋网
【编者按】本文作者唐杰,一位年轻的北漂产品经理,有过几年独立站长的经历,以及一年多移动互联网产品经理经验. 本文列举了其在工作实践中体会到的十条移动应用产品设计经验,与大家分享. 希望本文抛砖引玉,与读者们共同讨论.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Web产品开始布局移动端,因此越来越多的PM在交流讨论移动APP的产品设计.

好莱坞教给产品设计师的5大设计经验

- 德福 - 互联网的那点事
好的编剧和导演能编排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吸引观众的目光. 同样的,好的设计师们也应该要能触动人们的情感才能获得青睐. 我在这里亲眼见证了许多票房大战,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 作为产品创新人员,我们需要要创造一些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优秀产品. 我们需要将产品差异化不断放大,而好莱坞和它的剧作家、演员和导演们可能可以多多少少给我带来一些启发——他们也需要创造一些能触动人们的情感的故事才能吸引观众们的注意.

产品设计流程

- - 互联网分析
新的一年到了,分享个大的东西,这个是之前团队总结的一套「产品设计流程」,里面包含了3大模块,产品前期分析,设计环节,上线总结反馈,基本上涵盖了,从需求到上线的经过的流程,相较于大型UED团队会“轻”一些,适合中小型团队. 如果所在公司内部还未有设计流程,可以参考此流程,也可以拿去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进.

移动产品设计之设计

- crystal - 互联网的那点事
移动产品设计最大的差异点在于用户使用场景的变化,场景的变化引发了交互方式巨大的变化,从而也使得信息呈现方式有所不同,再加上硬件设备的差异,最终使得2者千差万别了. 所以,移动产品设计之设计应该首先从用户的使用场景出发,同时考虑用户的硬件设备差异,综合以上2点去帮助用户完成某个任务. 按照我的理解,场景、任务、用户可以称之为设计的三要素,每一个设计实际上都是试图去帮助用户在某个场景下完成某个任务的.

手机产品设计禁忌

- - 落花流水——elya妞╰_╯
在做手机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看似很小,且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正是这些小问题,一次次的撩拨用户的耐心,让用户对你的产品心生怨念. 刚出道的朋友没有经过实战,对细节注意不多,往往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强调多次后,觉得不如写下来,给新人共勉. 一般按钮会有四态,不可点击效果、可点击效果、聚焦状态、按下状态.

移动产品设计新思路

- - 互联网的那点事
随着时代的变迁,移动产品的设计也有了更多的变化. 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使用的场景也更加复杂. 也因此移动产品就有了更多设计的新思路. 当然,手机的玩法虽然不再被局限在有限的领域,但是对于那些更喜欢用手机拍核桃、钉钉子以及起瓶盖的各位童鞋,还是看看本次由朱坤 @kentzhu 分享的移动产品设计真正的新思路.

从Mailbox看产品设计火花

- - 优设(UISDC)
Mailbox是个基于Gmail的任务管理类的应用,任务即邮件,可以让邮件完成,删除,设为稍后提醒,放入待办项目中,推行Inbox Zero理念,是个最近比较火的产品,不过坑爹的是Mailbox下载后不能马上用,需要排队开通,本人在上周终于排到了队,经过了几天的试用,把Mailbox和热门邮件客户端Gmail,Sprrow做对比,顺便记录一些感想.

PM札记:产品设计这两年

-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做产品差不多也两年左右了,基本上这条路是磕磕绊绊,迷迷糊糊,但好歹大方向是正确的,有空回想总结起来,唏嘘不已,看看以前对产品的看法,再看看今天对产品的认识,不仅感叹自己当初的幼稚,如今,更多的是了解了自己的无知与渺小,怀着一颗谦卑的心,继续学习,在产品这条路上寻找自己的价值. 产品职责包含很多东西,产品设计只是其中的一种职责,只是简单的描述一下我在产品设计上的弯路,回想起我的产品设计生涯,目前走过了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