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满足”正在被误读!如何看待孩子想立刻拥有的欲望
“忍得住的孩子有更多糖吃”的试验一度在网络上被大量转发,这个实验背后的理论很有名——“延迟满足”,且在很多育儿书籍上都有提及。很多父母因此得出结论:要想将来更成功,现在就要训练孩子控制欲望。孩子哭泣的时候过一会儿再抱,孩子要一个玩具等等买。当孩子提出一个要求,即使有能力满足,也不要马上满足!可是,家长有没有想到,你在控制孩子欲望的同时其实已经误伤了孩子。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1968年,心理学家在一所幼儿园实验了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实验开始每个孩子面前都摆着一块棉花糖。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15分钟再吃,那么就能得到第二块棉花糖。结果,有些孩子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些等了一会儿也吃掉了,有些则等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在那之后,先后有600多名孩子参与了这项实验。
◆延迟满足是如何被误解的?
这项实验最初的目的,只是研究孩子在什么年龄会发展出某种自控能力。然而18年之后的跟踪调查却获得了意外的发现:当年“能够等待更长时间”的孩子,也就是说当年“自我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在青春期的表现更出色。于是人们兴奋不已,似乎找到了成功教育孩子的法宝,以至于在解释和传播的过程中断章取义,甚至添油加醋。
“延迟满足”的误解一:对定义的误解
不难发现,实验从一开始就明确定义了“延迟满足能力”的含义:为了获得将来的更大利益,而自己主动延迟或放弃眼前较小的利益。也就是说——哪个利益更大,是孩子自己做出的判断;是否延迟满足,也是孩子自己做出的决定。而在我们身边大量发生的所谓延迟满足,都是基于父母的判断和父母的决定。
“延迟满足”的误解二:对逻辑的误解
实验者的逻辑原本是:如果孩子在4~5岁时发展出一定的延迟满足能力,那么他在长大以后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但是并没有提到“如何让孩子在4~5岁时发展出延迟满足能力”的问题,更没有建议“为了这个能力,父母要从小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为了更好地了解延迟满足能力,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延伸探索,而这些后续的研究结果,却被倡导所谓“延迟满足训练”的人“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孩子行为的最终控制者应该是孩子本身
我们经常看见这样的场景:父母在场时,孩子显得格外“有自制力”,而一旦父母离开,孩子就会大把大把地往嘴里塞巧克力,并恳求旁人“不要告诉我妈妈”。我们的确不能随时满足孩子在物质上的需要,但从小对孩子刻意进行延迟训练,很有可能会引发“乖孩子”的假象,一旦脱离家长的管教,马上就变成“熊孩子”。
❶延迟出于主动还是被动导致不同结果
当孩子觉得“自己在掌控着延迟的过程”(即他可以随时停止延迟),那么他主动延迟的时间会更长;相反,如果孩子发现“外人在控制延迟”(即自己是被动的),那么他的延迟时间会大幅缩短。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对此的解释是:被动感,会激活愤怒情绪系统(先天的本能情绪之一),进而干扰了自控能力,导致自控能力更差。
❷压抑孩子的欲望并不能解决问题
想要的东西越是难得到,那么他延迟满足的时间就会越短。经常被训练“延迟满足”的孩子,经常无法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把眼前的利益看得更加宝贵,一旦没有外人控制,就更可能马上实行占有行为。
比如家长不允许让孩子玩电子产品,一旦孩子得到了Ipad必将昏天黑地去玩,如果家长能够在这之前学会如何疏导孩子,了解他们的兴趣点,给孩子一个充分游戏的时间表,那孩子对电子产品的热爱也就不会如此强烈。
◆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孩子长大了他也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规则。有的孩子的自控力比别的孩子强,家长知道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机会
让我们来想想,糖果对哪种孩子更有诱惑力呢?是一直想吃糖果却不能吃到的,还是想吃的时候就可以吃到的?在3岁以前的孩子的生活中,不仅糖果的问题如此,很多问题都如此,如果他有足够自主的机会,而且他的情感能得到合理充分的回应,他的自控能力就会越强。
⊙家长对孩子的情感满足是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
情感的及时回应和满足才是自控能力发展的关键。自控能力说到底是自己控制自己的欲望、情绪的能力。而孩子很小的时候还不具备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家长及时的回应和陪伴能帮助他们学会自控,能够接受和承认自己的情绪,就为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了重要的铺垫。
⊙没有人的需求能够得到100%的满足,孩子也一样
孩子的成长有很多阶段,在3岁以前,家长可以尝试给予孩子正面的回应,就算是拒绝孩子的请求也要试着尊重孩子,这是孩他们学习认识情绪和平复自己情绪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打好足够的根基,在孩子5~6岁的时候适当限制他们的一些不当行为就不会那么困难。因为你知道你们之间的根基很深,限制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如果你觉得孩子的行为已经影响到他人或者有可能伤害到他自己,完全可以让他停下来。这时候孩子哭闹也很正常,你只需要在旁边陪伴他就可以了。不必为此心存愧疚。
正确的“延迟满足”不是单纯地让孩子接受等待,也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对某些物品占有的欲望,更不是逼孩子早早“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说到底,应该是父母带领孩子一起克服当前的困难,以克制和努力来求得长远利益的一份自约能力。所以,父母不应强制孩子接受延迟,而应该营造一个爱的家庭环境,鼓励开放的亲子讨论,以父母自身的模范力量让孩子认识他的内在力量,在日积月累中孩子的品格便自我养成了。(
来自:黄静洁Jane- “延迟满足”正在被误读!如何看待孩子想立刻拥有的欲望
您可能也喜欢: | ||||
责骂孩子 ,百害无利 |
千万别贿赂孩子 |
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
如何教育孩子学习呢? |
要不要陪孩子做作业? |
无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