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很多人都剁了手,而作为一个程序员,更多的是看到了业务逻辑层的问题,当然,有些问题是为了让用户愿意进入,而不一定是必须花钱,比如在第一次双十一的时候的红包叠加使用,就可以让我实际当时只花了几块钱买到了一张32g的闪迪的TF卡,嗯,双十一活动价格是160,转手120卖掉了。
而因为淘宝本身的物流问题和各种假货以及欺诈行为,我已经很少在淘宝上购买东西了,而更多的转向了京东,主要是因为京东的售后服务确实对于一二线城市的人来说比较便利,三线城市也覆盖了很多。
今天就说一下京东两个产品设计中的业务逻辑问题:
1,京东的保价
11月10日晚上11点,我下单2549购买了华为荣耀7手机一台,只送贴膜和手机壳,当时还限制不能用券,两个小时候,价格就变成了2499,送耳机和贴膜,还可以用券。差别一看就知道了,价差超过100元。
我先与京东客服做了联系,对方对我说,我用白条支付无法办理价保,也无法送我差的赠品,因为产品在双十一有调整。于是我只好说,那我只能申请退货了,对方说,可以,7天无理由退货是可以的。
因为我昨天不得已在京东上又下了一个荣耀7的手机订单。
由于京东的政策是7天内无理由退货政策,使得11日前的高价到了11日就产生差价,而12日恢复了价格,仍然是存在逻辑问题的。
到这里,我们算一笔成本账:
首先,手机退回去后,京东的政策是只能放到夺宝岛进行销售,预计成交价应该只有2000略多一点,也就是说会损失500左右。加上送货取货的物流成本,初步估算这个成本会超过30%以上。
而直接通过订单修改或者补偿业务,就可以减少500的退货损失,而物流成本也因为只有少量附加而减少。
京东的产品设计人员居然没有这样考虑,实在是成本浪费太大。
当然,有些人会说财务做账之类的意见,我相信这些都是在既定规则下的实现,很多都可以通过少量的做账手段而完善后自动实现,人力成本是很低的。
2,京东到家服务的货物质量问题
京东到家服务连接了最后10公里范围内的超市和居民的关系,但是业务逻辑上设定却出现了问题。
我11月2日3日分别购买了四批京东到家的生鲜蔬果,其中有一个是2kg的橙子,当天晚上送过来以后,所有的都是在袋子里,没有打价签。我没有注意,我儿子吃了一个,第二天我母亲说还有三个,让我查查少了什么没有,我一看不对,我是2kg的橙子,怎么只有四个橙子,这明显不够量。然后我对其他的蔬果做了一些称重,大体上还是可以的。
但,问题来了,送过来的东西的量怎么标识?
我在投诉的时候给了他们建议,让他们打上质量和价格的价签,以便于区分和提示。
客服人员和我联系了三次,商家也和我联系了三次(因为对方电话机问题,语音质量很差),送货员也和我联系了一次,但是,已经10天过去了,仍然没有人补货给我,也没有给我返款。
好,这里不是为了要钱,而是说,京东到家的产品设计人员的验证性逻辑思维太弱了,居然打一个价签这么简单的标记事务都没有想到?诚信没有做到,如何让用户敢于购买?如果不是双十一期间的券,我怎么敢购买京东到家的产品?我这种2000年就在网上购物的人都不敢,我不知道国内还有多少人敢了。
好,说到这里,我想说的其实就是一句话,就电商而言,京东强在物流弱在支付,阿里弱在物流强在支付。而物流需要的逻辑事务并不比支付弱多少,这个做不好的话,京东这些产品经理确实可以下课了。
作者:qingrun 发表于2015/11/12 10:37:03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