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滴滴收购 Uber 中国?

标签: 滴滴 收购 uber | 发表时间:2016-08-02 13:30 | 作者:潘欣
出处:http://www.zhihu.com
别的不多说了……

看着那么多人不爽,那我就多说几条吧:


1、一个半月以前,我曾经做了如上图的预测。基于过往滴滴和快的之间的竞争、融资节奏和合并时间点;基于当年雅虎和阿里巴巴的交易模式;也基于出行市场的非零和博弈模式,做出这个预测本身并不难。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得到,只不过我碰巧给说出来了。好几个媒体让我分析我为什么做出如此预测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最后拍下脑袋,发条朋友圈啊……


2、如果这个结局是可预测的,那么请相信滴滴和Uber双方、以及他们的主要投资人们也都想得到。如果都想得到是这个结果,那为什么还要在中国市场烧了那么多钱竞争呢?市场份额对应的是估值,估值对应的就是谈合并时候的股份筹码。我曾经在 关于美团点评的思考一文中提到过“互联网的竞争现在变成了先打仗,打死了活该,打不死就嫁了的新形态。未来这种并购案会越来越多,当然前提是对于创业公司而言,你得是打不死的才行。”滴滴和Uber中国之间的烧钱大战同理,都是筹码。


3、滴滴的官方新闻稿,我第一反应就是和当年雅虎投资阿里巴巴时阿里的新闻稿,如出一辙。当年,看了多少遍新闻,都误以为是阿里收购了雅虎中国还赚了10亿美元。如今,看了多少遍,也都会以为是滴滴收购了Uber中国。当然,他们这么说,你还真挑不出什么理儿来,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所在吧。


4、这个滴滴和Uber全球之间交叉持股的生意其实没法用并购这个词来定义,只能是整合。但是显然,Uber持有滴滴的股份更多,这也是把Uber中国并入滴滴的关联条件。新闻稿里最耐人寻味的其实是“Uber持有滴滴5.89%的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再次感叹,中国文字的魅力啊。可对照下Uber官方的新闻稿:Af­ter the merger, Uber will be­come the largest share-holder in Didi. The Chi­nese ride-hail­ing com­pany will also in­vest $1 bil­lion in Uber as part of the deal, a per­son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said.其实稍微用脑子想想就知道Uber不可能只占5.89%的股权,这只是面上的设置。至于所谓互有董事会席位,大家也应该明白董事会席位有董事和观察员之分。


5、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之后会如何呢?从新闻稿里看团队应该还是独立的,如果记忆不差的话,当时滴滴快的合并团队是打散重组的,所以Uber中国应该不会像快的那样快的销声匿迹。但能存活多久,取决于内部资源和资金如何分配了。(但是听说Uber中国开始裁员了……)


6、实话说,如果还是趋同的产品和定位(Uber中国一直没确立和其全球品牌相匹配的品牌形象),确实没有独立存活的必要。如果要实现内部良性的竞合关系,Uber中国只能走差异化路线。走了差异化,就可以让其中一个去对抗神州和易到,继续去拼补贴消耗战。另外一个可以开始挣钱了。当然两家合并不仅是能减少补贴,而是很多成本费用都可以复用或直接减免,对于两家降低烧钱速度肯定都是有帮助的。


7、当然,这仅存于理论上。事实上,出行市场作为一个非零和博弈市场,很难彻底消耗死对手。相关的问题就是所谓反垄断问题,这个基本不是事儿,毕竟出行市场太大了,随便怎么定义的标准都不同,滴滴和Uber很容易解释。两家打架时候为了份额对出行市场的定义和现在两家合并为了审批对出行市场的定义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8、滴滴和Uber合并之后减少补贴提价都是预料之中的,但是也未必是可持续的。毕竟还有乐视兜底的易到以及估值好几百亿的神州在那里等着看呢。所以,对于部分城市的消费者来说,虽然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是利空,但是应该还有其他选择的。当然,对于易到和神州没覆盖到的城市的消费者来说,那就惨了,希望你们那里还能在街上拦到出租车啊。


9、以前思考过滴滴商业模式的需求和供给的双边客户问题。滴滴基于出租车这个存量市场走向专车的增量市场,确实大幅提升了估值和想象空间。但是对于需求方的消费者而言,各种出行方式之间存在着强替代性,这进而导致平台上多个供给方之间存在着强竞争关系。这也是之前滴滴和Uber司机闹事事件频发的原因所在。合并似乎也并不能解决这个根源的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加上补贴因素,会持续造成司机在各出行平台上来回往复的迁移。


10、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和滴滴Uber事件之间有时间点上的巧合也有政策本身带来的必然。相信滴滴和Uber都比我们更早了解到网约车新政的内容。减少一个竞争就减少一个和新政冲突的可能性,最起码双方的整合是和网约车新政的导向需求相符合的。对于交通部门而言,管理一个巨型出租车公司毕竟比管理两个大出租车公司更容易一些啊。从这个角度看,未来的网约车政策也会更容易向滴滴Uber倾斜或倾听他们的声音,这方面易到和神州无疑会吃亏一些的。


11、很多人说滴滴Uber一边是柳青一边是柳甄,所以都是柳家的。我觉得挺扯淡的,建议你还是稍微了解一下各自的股东结构吧。当然,如果有一天神州也整合到滴滴Uber的话,那么你们倒是可以进一步阴谋论一下的。


12、很多媒体观点认为Uber是输家,我想这绝对是大错特错的。Uber作为中国市场的后进入者,单独融资短短时间内获取中国20%份额并作价使得母公司Uber全球疑似成了滴滴最大股东,试问有这样的输家吗?当然,滴滴也没有输,这是典型的多赢模式。Uber借此甩掉了中国区的亏损包袱,有了大为改观的财务表现,又有滴滴第一大股东的真正全球故事可以讲,估计一年内应该会IPO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 潘欣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823 个回答,查看全部。

相关 [滴滴 收购 uber] 推荐:

如何看待滴滴收购 Uber 中国?

- - 知乎每日精选
看着那么多人不爽,那我就多说几条吧:. 1、一个半月以前,我曾经做了如上图的预测. 基于过往滴滴和快的之间的竞争、融资节奏和合并时间点;基于当年雅虎和阿里巴巴的交易模式;也基于出行市场的非零和博弈模式,做出这个预测本身并不难. 相信很多人都能想得到,只不过我碰巧给说出来了. 好几个媒体让我分析我为什么做出如此预测的,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最后拍下脑袋,发条朋友圈啊…….

我对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的垄断判断

- - 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
1、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需经过商务部的反垄断调查,这个程序不能省. 2、滴滴、UBER中国合并是两个实体之间的市场行为,是保护股东利益的最佳选择. 3、 商务部无理由阻止滴滴、UBER中国的合并,网约出租车和传统的巡游出租车本身就有很强的替代关系,因此很难简单判定这一合并具有垄断性. 其实,传统的巡游出租车运营包含多种复杂的垄断在内.

司机如何看待滴滴Uber合并传闻:如果没奖励就不干了

- - 博客园_新闻
今天据知情人士透露,滴滴和 Uber 中国(优步)两家公司将宣布合并,以结束无休止的补贴战争. 多数司机和乘客,还无法反应过来:这到底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在中国,为赢得出行市场的份额,两大出行平台始终采取补贴烧钱求市场的策略. 一方面是奖励司机,在供给端有足够稳定的车源数量;另一方面是补贴乘客,在需求端持续维持现有份额,培育用户习惯,提高用户黏性.

关于“滴滴空姐遇害”类似案件,国外的Uber是怎么做的

- - 神刀安全网
最近祥鹏航空的空姐因为搭乘滴滴顺风车遇害的案件曝光,引起了大家的关心. 指责凶手的同时将矛头转向了滴滴. 其实这类问题,自从网约车这种东西出现之后,在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存在的. 作为平台方,撮合闲散车辆与出行乘客赚取利润,为了规避风险在用户协议里推卸责任. 对于司机和乘客来说都是风险因素,这个问题不解决迟早会影响全行业发展大局.

Uber 是如何利用大数据的

- - 博客 - 伯乐在线
这篇文章概述了 Uber 是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文章首次发表于作者在 Data Science Central 的专栏中. Uber 是一款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的出租车预定服务,将需要出行的用户和愿意提供驾驶服务的司机联结起来. 由于传统出租车的司机认为这破坏了他们的生计,而且大众对 Uber 对司机在管理上的不足也有所顾虑,这项服务已经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关于Uber机制的思考

- - KantHouse 追从本心,笑斩荆棘
昨天写了一篇关于滴滴打车改版的文章(文章链接),引发了一些关于Uber和滴滴的对比讨论. 质疑明显歪了楼,大家主要讨论的是,Uber忽略目的地的问题和它的派单机制,而我在昨天文章中说的是Uber的首页设计的一些问题,具体来说,是它的出发地和开始用车的按钮不在一起的问题,以及出发地带搜索icon带来误解的问题.

Uber 在运营策略上到底厉害在哪?

- - 知乎每日精选
感谢各位知友提醒,博客昨两天访问量太大,一下子冲挂了. 已经升级服务器配置,现在可以正常访问了:). 看不下去了,一些事实+各种吹捧+美化缺点+你学会了吗. 明显的朋友圈文章居然有700多人点赞,特别是还有一个敬佩的前辈点赞,心碎……我觉得真的要学习的话,应该在好的地方辩证思考,在不好的地方承认并且想解决办法,而不是一通乱夸.

Uber火了!它改变了哪些营销游戏规则?

- - 互联网的那点事
一面是专车司机揽客被抓罚款弄得人尽皆知,一面又被媒体视为宠儿上着各大媒体、自媒体的头条要闻. 作为与Airbnb、facebook等同样令人瞩目的创新先锋,为了拉动车源和客源,Uber表现出了许多灵光乍现的创意,如“一键呼叫英雄”、“一键叫高管”、“一键叫人力三轮”、“打船”等,那么除了被媒体曝光的看的见的那些创意噱头,还有哪些Uber修炼的真功夫值得市场营销者学习借鉴的呢.

想要复制 Uber 的成功,你得先知道这些

- - TECH2IPO创见
本文来源: Medium , 译文创见首发 由 TECH2IPO / 创见 阿沫 编译 转载请注明出处. Uber 的成功无疑让创业圈中不少人看到了新商机,一时间「共享经济」的热潮席卷全球,催生了各种各样「XX 领域的 Uber」——只要核心业务带着点分享性质,创业者们都乐意将自己的产品冠上和 Uber 相关的称号,仿佛这层关联性,能让自家产品离成功更近一些.

Uber容错设计与多机房容灾方案

- - 互联网 - ITeye博客
此文是根据赵磊在【QCON高可用架构群】中的分享内容整理而成. 赵磊,Uber高级工程师,08年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曾就职于微软,后加入Facebook主要负责Messenger的后端消息服务. 这个系统在当时支持Facebook全球5亿人同时在线. 目前在Uber负责消息系统的构建并推进核心服务在高可用性方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