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看上去健谈的人,内心却讨厌社交?
身边总是会有这样的人吧,在各种工作或者社交的环境里很热闹,很健谈,是活跃气氛的能手,但是当你走近,你会发现 TA 其实并不容易亲近,或者在社交场合之外是拒人千里的存在。仿佛判若两人。
然而 「看上去健谈」和 「享受相处并擅长交流」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情。
因此我们不如跨过「看上去健谈」这个前提,先来讨论一下,讨厌任何社交形式,到底是什么心理。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打破一个“常识” — 人是可以从社会交往中获得快乐的。普遍来说,对于人这种群居动物,社会交往可以是让人开心和愉悦的事。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享受这个过程。想要真的能够沉浸其中体会并享受与人连接的快乐,需要一定的前提 — 一个比较健全的“自我”。
「自我」这个概念由很多不同部分组成。就「享受社会交往」而言,主要有两个部分的能力必须要被建立,第一是自我感受(体验和表达情绪的能力),第二是自我照料(设置边界,自我保护的能力)。
> 自我感受的能力。这部分指的是可以充分沉浸感受、表达自我情绪的能力。
社会交往使人快乐的部分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而并不仅是简单的功能互换或者其他的。友谊的敦实和信任,亲情的包容和温暖,爱情的亲密与甜美,都是能让人由衷快乐、增进存在感的体验。但意识到或者体会到这些快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与人之间快乐和伤害永远是并存,在任何一段关系中皆是如此。友情中有支持就有冷落,亲情中有包容就有要求,爱情中有亲密就有失望。我们在期待和争取的时候,也会面对着失望和付出。
理想状态中,这快乐和伤害的占比是一半对一半,但现实中更多时候伤害的体验和感受远大于快乐。尤其在双方力量极不对等的关系中,例如父母 - 子女关系,伤害多于快乐是很常见的。
从发展的角度看,这样的伤害有它存在的积极意义。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个体会感到存在危机。在这危机感的基础上,人会慢慢发展出对应的自我功能。比如说父母过分严格要求,让孩子体验到过多的焦虑而产生无法应对的危机。在这种焦虑感和危机感的促进下,孩子会发展出自律、努力等功能。但这种伤害需要被控制在一定的程度范围内,如果超出一定的范围,那么它造成的伤害就会大于促进的成长。好比在健身房循序渐进有计划地举铁是增强肌肉和体魄,而直接力扛砸落的千斤城门就是找死了。 如果关系中受到的伤害远高过于快乐,人就会被过分强烈的的危机和痛苦压垮。我们天生的生存本能会自动地启动防御,压抑和隔离掉情绪体验,屏蔽伤害,好让自己可以从这个糟糕的关系里存活下来。但这样一来,体验和表达情绪感受能力也会因此而停止发展,难以体会和享受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里滋养和正向的部分。
顺便说一句,好的关系指的是我们能够学习修复伤害带来的裂痕,并尽量平衡关系中的快乐和伤害,并不是你感受到的快乐大于伤害,因为那样也许是你在伤害对方。
> 自我照料的能力,前一个能力指的是感受情感连接,而自我照料的能力主要针对的是另外一个部分: 我们如何适应和面对关系中那些必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快乐与伤害这一对儿好朋友总是结伴而行的,亲密与麻烦也是两个分不开的搭档。彼此靠近就势必会产生许许多多的磨擦和纠结,这是关系中躲不开的部分。即使你能复制出另一个自己(无论异性或同性),你也会在与 TA 相处时因为对方(你自己)的愿望和种种要求原则习惯而头疼的想撞墙。想要去妥善处理这些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具备自我照料能力是基本的前提。
这个能力粗分可以归类为三个部分:建立边界,构建自我世界,和理解他人(外在环境)。
建立边界最为基本且重要,它划定了「我」和「他人」之间的区别。具体来说,指的是在两个人的关系中,哪些是我需要承担和追寻的,哪些是你需要承担追寻的。边界的确立能避免双方混淆彼此的责任,造成纠缠不清、混乱指责的局面。也可以防止过度的「侵犯」他人或者被人「侵犯」。以亲密关系来举例,男友希望女友更优秀更美丽来彰显自己的自信,或者女友期待得到男友对自己无条件的宠爱来满足内心安全感,这显然是有些混淆了双方心理边界的。
构建自我世界是在建立边界后被发展的。这部分就是关于如何内在构建关于“我”的世界的问题了。其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点,1 是关于如何面对挫折,2 是关于如何关注自我。因为对于所有自我议题来说(亲密关系建立,自我能力发展,等等)这都是绕不开的组成部分。白话一点讲,这两点加起来就是让自己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在顺境时觉得自信爆炸认为自己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练武奇才,而在面对失败时,又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冷漠世界中的一粒尘埃。
最后就是 理解他人了,这里的「他人」并不是所指,而是能指,也就是广义上的「他人」。主要核心是学会不要只是单纯地发泄脾气和正面死磕外在环境中那些你不满意或者是伤害你的人与事。先来了解对方为什么这样做,到底 TA 在向你需求什么,有什么内在逻辑之后再选择如何处理和应对。
自我感受的能力和自我照料的能力,这两部分一从情感出发,一从能力发展出发,共同作用决定着人是否能真的安心享受人际交往带来的乐趣。一个已经残破、缺油发锈的发动机没办法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带你驰骋带你飞。对于缺乏上述两部分自我功能的人来说,人际交往也许仅是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一个生活中不得不经历的考验。他们体会到更多的是在各种伤害和要求的夹缝中,让自己努力的存活下来,让别人眼里的自己表现良好,受人喜欢。发自内心喜爱和热情的社交 vs. 被迫无奈的要求不得不进行的表演,后一种动力只会让这样心境的人面对社交时更加疲累、进而远离。呆在自己一个人的自由空间里反而会更轻松自在。
同样,要解决无法享受人际关系问题,也应当从这两个部分功能的缺失出发,而不仅仅是催促着对方多出去走走交朋友。这里的思路和方法就很多种多样了,但万变不离其中,关系的问题始终要由关系中的互动来学习,情感的伤害终究是要由情感的表达和承载来解决,这是什么都改变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