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一种蠢和另一种蠢有多远?

标签: 读书 | 发表时间:2010-07-17 22:33 | 作者:庄雅婷 semonk
出处:http://lome2000.blog.163.com
       我有一个朋友,年纪既大资历也高,这种身份在时尚圈里人见了都要称一声“老大”。但众人只见她鲜衣怒马于Party上分花拂柳,却没人知她也有连续两周半夜在办公室里改稿调整版式到深夜崩溃之时。关键是人还敬业加上完美主义性格发挥到淋漓尽致,简直到达强迫症地步。真的,我告诉你她一点都不好玩,因为生活中的一切在她眼里都是工作。无论看到漂亮的衣服、美丽的橱窗还是精致的吃食、设计感十足的家具、一条鲜为人知的旅行线路,她分分钟都可以把编辑们叫来开一个选题会;她和所有人的话题通常都是如何才能把一本杂志做得更好看,以及自己的杂志在同类刊物中水准和排行的纵横比较。毫无疑问,这样的态度是值得钦佩的,但总有“劳模”两字幽幽的从脑海中浮现,她的整个人生都和“打造一代都市高端人群的品味新人格”联系起来了。

 

我有另一个朋友,年纪轻轻便已做到某五百强企业的华东区销售总监的位置。我于他20岁时相识,那时他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大学生,有热血和理想,憧憬事业和爱情。但毕业之后仅仅两年后再相逢,我就早知他肯定会有今日成就。你知道的,有些人从来没有那种正常男青年的状态,他们很多人都是从幼稚但热血的男孩直接飞奔到世故油滑的中年男人。这位两年前和我讨论诗歌与爱情的男孩,再见面已经只会心无旁骛的谈论股票、房子、相亲标准了。他当然会成功,因为在后面的日子里他永远关注的是薪资标准、升职计划、派系斗争、厚黑手段、职场秘笈等让人心生灰暗颓败的话题,一个鸡贼的钻营者形象跃然纸上。虽然走出门去他勉强可以算一枚职场精英,但你也知,除去他那一亩三分地之内,他的人生,就差脑门上写上巨大的“无趣”两字了。

 

一种蠢和另一种蠢有多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他,惟他们将工作这件事看得太重了。工作就是他们的天。他们的所有人生成就都建立在一份职业上,要么拼敬业和业务水平,要么拼的是钻营和机巧功夫,我都不敢想象有一天他们失业后会是什么状况,估计他们自己也无法想象,所以用尽全力所做的一切,无非都是在老板面前用各种方式呐喊着“我有用,我真的有用!你失去我必将是很惨重的损失喏”!

 

一扯到人生,很多事都会变得比较扯淡。但我知道的是,人生所有的成就和乐趣绝对不应该仅仅建立在一份工作和一个职位上。当然,伟大的企业家是有的,但你要知道那是人家自己的产业,当然可以从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层面重塑人格。你一个朝九晚五的牛工,心里却用老板的标准主动代入,戴着镣铐起舞还得意洋洋,就差高喊广告词“非我不可”,那就简直可悲到可笑的境地了。

 

工作到底算什么?我曾经无数次说过——那不过是时间和空间的必要填充物而已。你要赚钱来填充你的生活,支付生活成本;专注的做一件你“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来打发时间;顺便向世人或你老板证明你的价值。但它就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和象棋、围棋、跳棋性质一样都是玩具或工具,只不过可能规则不同而已。你见过有人将各种棋类游戏奉为神祗虔诚膜拜的么?但很多人对工作就是这种心态,他们积极购买阅读各种职场通关秘籍,生怕一不留神变成弃子,就成为老板眼里的废物和世人心中的loser。

 

但就这样,我也真不觉得就好到哪里去:害怕失去工作,不断的重复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雄心壮志总是遭遇妥协和无奈,没有神一样的对手只有猪一样的队友,如温水煮青蛙一样慢慢被一份工作束缚住蓦然回首才发现人生已过大半想做的事情从来没有机会去做并且越来越希望渺茫……假如你慢慢有了这样的心态,OK,你是上班奴。

 

毒舌作家陆琪首先提出了“上班奴”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成为“奴”的人,就是那种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去掌握的人。当然,上班奴就是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老板。基本上,你的理想、兴趣,加上你的善良和单纯,就足够老板用闪闪发光的未来把你圈在一个职位上埋头苦干了。——我们总是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也隐隐约约觉得哪里有些不对劲儿,所以你看市面上的职场攻略类图书总是卖得很好,甚至老板都会鼓励你上进,送你一本签名版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之类的鸡汤书。但从来没人大嘴巴把你抽醒过:你看的那些要么就是李宗吾款充满机心狡猾的厚黑类职场“攻略”,要么就是那种教你对老板充满感恩的心的心灵鸡汤丛书。只有《上班奴》这本书告诉你,你的生活有多惨,等剩余价值被榨干之后你面临着什么样的尴尬人生。当然,有时甚至不是你不够好,要知道,年轻的好用的头脑单纯的新人,底线更低更善被驱策啊。

 

其实所有的职场类书籍都是狗屎。但起码你要有能分辨什么是狗屎的能力。《上班奴》这种书,其实就是一本普及版的《防骗手册》,让你没那么容易就被老板忽悠,乃至于把他的野心当成自己的野心、把他的成功当成自己的成功。正如我开篇提到的那两个朋友,一种蠢和另一种蠢其实都没什么差别,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把工作这件事在精神层面和世俗层面都神圣化了。工作真的就只是一份工作而已,你不必虔诚也不必钻营。但,对于老板的伎俩和同事的奸猾,你也不得不通晓一二,这样才不会傻头傻脑的奉献自己的人生。就像港片里的台词所说:做好人,有时要比坏人还奸~~~~

相关 [读书] 推荐:

关于读书

- iDesperadO - 4G spaces
看到师弟蔡白银写的文章, 有所感, 写下几句不成文的心得体会.. 大学读经典书, 能缩小自己和发达国家学生的差距. 我们国家的大学和发达国家相比, 差距大家也都能看到. 在理工科上, 或许中国大学唯一能和外国大学在同一起跑线的, 就是图书馆里面躺着的经典英文原版书了. 科学发展到今天, 每个领域都是枝丫茂盛, 都有经典的著作.

Linux读书片言

- L - 博客园-首页原创精华区
  目前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应用有一定距离,虽然整日都叫嚷着“一定要改革”. 但毕竟高等教育的本质只是给与一个平台,扎实基础,为往后自我学习的道路上提供  动力.   自我学习的能力在IT业着实重要,甚至是全部,不管是技术,还是业务.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open source这玩意 还真是检验一个人“自我学习”能力的好东西.

暑期到来好读书

- Codetrick - 南桥的博客
几个星期前,我去帮一美国人搬家,忙了大半天,装了两个大卡车. 家具倒是不多,连床都是那种铁架子的简易床,但书装了半卡车. 这户人家的丈夫在社区大学任教,妻子当幼儿教师,家有两个孩子,是一个普通美国家庭. 这些年我发现美国普通家庭读书从质到量,不知把中国普通家庭拉下了多少年. 他们很舍得花钱卖,也舍得花时间读.

读书总结/计划

- tiger - 游戏人生
2010年读了一些书, 下面的数据都来自豆瓣, 有些书没有读完但短期内没有计划再读也标记为 读过, 而另一些书搁置了很久但希望继续读下去则标记为 在读.. Unix 技术手册(第四版 中文版). 作者: Arnold Robbins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9年11月1日 / 98. 虽然有 man, 有 info, 有这么一本放在手边的工具书, 还不错吧..

八月所读书目

- GLORY - 4G spaces
是 Software Tools 的 Pascal 版本,除了编程语言不一样以外,其他都一样. 为了写最近的几篇番外篇,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翻了一遍. The Art of UNIX programming 第2遍. 想研究一下 BDD, Knuth 大神的风趣和平实依旧. 一本讲最高法院和美国历史的书,角度非常接近群众,而不是帝王将相传,很推荐.

Programming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读书总结

- 透明 - 崔添翼 § 翼若垂天之云
assign every item to the nearest centroid, and move the centroid to the average location of all items assigned to them. checking pairs of nodes that have a common parent to see if merging them would increase the entropy by less than a specified threshold.

读书的“危险性”

- kaletoppest - 左岸读书_blog
人人都说读书好,却忘了事物均有两面性. 培养读书的兴趣就像坐高铁,上去了不一定下的来. 一个人一旦爱上书,那么今生就必定不能脱离它的魔掌. 你苦读了许多书,突然有一天抬起头来,就会发现社会在冷冷问你,读那么多书干什么.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

读书的“记”与“用”

- Evan - 逍遥游·萧秋水
一年前,我看了100本书并做了许多读书笔记. 可问题是,一年后的今天,感到这100本白看了,原因是:忘了. 一方面我渴望读更多的书,一方面脑子没有博闻强记本领,读了就忘,然后再读其他,然后继续忘,只永远记得当下再读的书. 这个问题相当普遍,虽然一般人达不到一年看100本书的水平. 我觉得这里面缺少了两个关键点:复习和用.

读书保持品位

- - 穿过记忆的河流
读书保持品位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9-02 作者: 胡传吉 .    《想念林语堂先生》(马悦然,载《书屋》,2012年8月)一文,提及林语堂的读书观. 林语堂认为“读书是文明生活中所公认的一种乐趣”,“凡是没有读书癖好的人,就时间和空间而言,简直就等于幽囚在周遭的环境里边. 他的一生完全落于日常例行公事的圈禁中.

怎样读书比较快?

- - 乱象,印迹
我经常被人问这样的问题:“你读书似乎很快,有什么经验介绍吗. 刚开始面对这样的问题,总是觉得莫名其妙,因为我从来也没觉得自己读书有多快. 直到慢慢被问得多了,我逐渐意识到,大概有人觉得自己读书速度不如我快,所以希望讨教一些秘诀. 可是仔细想想,我确实没有掌握什么妙方. 如果真的要分析我为什么读书“比较快”的话,我能列出来的只有自己的若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