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分享:你是真的「酷」嗎?
發薪日永遠是最忙碌的一天,所以今天摘取自己在很久很久以前寫的一本書裡面的一個從未曝光過的章節,相當坦誠的敘述了我個人的生涯,以及對於一個字的掙扎:「酷」。
最近對大學生演講網路趨勢,不免俗的先陳列出自己的學歷、經歷,還有出過的書…但,我還特地加了一張簡報,「你所不知道的我的學經歷」!
加這張簡報,是因為在演講的過程中,同學們因為我讀的都是外國的學校而有隔閡感,而這張「你所不知道的我的學經歷」簡報,每次講出來,學生都似乎相當有興趣。這張簡報也意外成了後來的學生演講最好的開場白。現在常以「忙碌」為由而拒絕學校的演講,但仍希望這段故事可以讓大家知道──
而我主要想表達的是,我的學歷與經歷在許多人眼裡看似順遂,有些學校的名字聽似顯赫,但,卻是經過許多沉沉浮浮中所得來。我的青少年時期,一直在學業事業以外的許多事情上掙扎,有的非常嚴重,特別是在「人」方面。若以一句話來說,曾影響我最大的字就是「酷」,以前我曾飽受「酷」此字所苦。
字面上來看,所謂「酷」,就是有一股自己的個性,不願像別人;或許習於不理不睬,膽敢不看著對方,讓旁人看不透此人心裡想什麼;這麼多人面前,他站著一個姿勢,泰然自若,透露出一種超齡的成熟,一切都在計算之中,天塌下來都不害怕…等等。
在國外念書,「酷」,尤其成了很重要的特質,它是青少年(teenager)可以得到的最高等級的稱讚,也是青少年競爭的標準。酷人容易受人尊敬,酷人容易吸引異性。你功課好以外,最好還要是校隊的主將,然後做人又酷酷的,這就是最棒的。假如不行成為校隊主將,那至少帥帥酷酷的,也不錯。假如不帥,也不是校隊主將,那至少要「酷到爆」,也還勉強可以。假如,你只是功課好,什麼都沒有,除非你要功課非常好,好到代表學校去參加奧林匹亞數學競賽,不然……很抱歉,因為你不夠「酷」,你就成了學校裡最糟糕的一個人。
上述對「酷」的標準,對我而言如登天之難,因此學生時代,我一直做不到「酷」!
與人聊天,我熱情萬分,要我冷冷的酷酷的將十句話濃縮成一句話,很難呢!在籃球場上,投出一球,投不進,頭就往後一仰,啊!對不起,隊友,我沒得分!接下來終於一記美妙上籃,球進得分,我看著對手,「有沒有foul?有沒有foul?」希望他沒有被我得分的舉動給「冒犯」,不會覺得不高興。我永遠帶著一個大笑容,得分了以後,鞠一個躬,謝謝大家…。
看到人就報以笑容,看到人就鞠一個躬,在台灣,這招多好用!我曾經是全校都認識的好學生,每次月考,其他班的第一名會跑到我們班,問問他們說我這次考得怎麼樣;多少次我在「第一名」的呼聲中走過去。但這些,到國外去就完全沒用了,「這些,實在太不酷了!」
但,日子還是要過,我開始看劉墉的書,我知道,劉軒一定是一個很酷的人,但我就是學不到他的「酷」,怎麼辦?我在學校,和白人一起,他們在我的聯絡簿上寫「你是白癡」我還是聽不懂;有一個好朋友介紹給我聽Duran Duran,我酷起來了,有個白人同學還告訴我,只有不酷的人才念正常的大學,酷的人就是不要念大學,於是有天回家,我告訴我父母:「我決定不要念大學!」父母非常震驚的問,為什麼?怎麼會想做這樣的決定?我沒說。我覺得,或許那是讓我酷起來的一個好辦法。也不知道為什麼,「酷」好像是我一直想做卻做不到的一件事,我要一步一步接近它,而不是一步一步離它愈來愈遠。
但,我從沒想過,「酷」是什麼意思?我為什麼不能「酷」?
因為,我竟然無法改變自己。
我心裡面誓死抵制任何想要改變自己的事情,我悍衛著那最「原味」的自己。尤其是我已經知道,這個改變,完全是為了要換來一個「酷喔,喬治」一句話,獲得那些喜愛與尊敬。我隱隱中真的不想要,所以我一直都維持著自己的風格,然後忍受當時的同儕給這樣一個風格的「不酷」的定位。
後來,我終於還是申請了大學,決心做一個「不酷」的人,當然也順利的進了第一志願。我繼續的面對一些同儕的推擠,繼續做一個「不酷」的人,但隨著年紀,在課堂上,我也體悟到愈來愈沒有必要「酷」了。慢慢的,「酷」這件事淡出了我的生命。
慢慢的,我不再照鏡子。我不要「酷」了。
有一天,在加油站,我再次碰到那個當初叫我不要申請大學的白人高中同學,他在加油站打工,他戴著一頂帽子,告訴我他後來做了這個工作,我聽完他的經歷,我說,「酷喔,Brat!」
他笑笑著。沒說什麼。但笑裡有一些無奈,或許是我敏感,但我覺得我看到了。
自然不過的,我心裡響起一陣樂聲,跟自己說,「酷喔,喬治!」
可不是嗎?「酷」就是不管別人怎麼想。最後,到底是當初很酷的人,不管別人怎麼想,還是「不酷」的人,不管別人怎麼想呢?
最後,我不知道當初那些「酷人」會到社會的哪一個位置,又會在社會上做什麼大事。但我體會很深,誰說「酷」只屬於年輕時代?若你認為如此,那你或許沒有參透「酷」的真正意義。誰說你不「酷」?也許你的「酷」,會超過你一直的想像;真正的「酷」,是一生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