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逻辑
先说一件个人比较糗的事。
玩iPad也有大半年了,有一件事我一直不会,那就是删应用。我知道长按一个图标会出现一个大叉,点击这个大叉能有“删除”的功能。但我一直疑惑的是,究竟是删除了这个图标呢,还是真地删除了这个应用。由于iTunes会同步应用回去,在我删了几次并被同步回去以后,我便一直认定,这只是在删除图标,就像windows桌面上删除一个快捷一样(我同步iPad一般是在睡觉的时候让电脑自己干,故而没有认真观察过)。于是,我一向是用电脑连线在iTunes上删除应用的。
我为这个事还在微博上抱怨了几句,引发了一堆对我这个所谓“新媒体专家”的围观。这个就比较糗了。不过,不知道iPad里是这么删除的,也没什么太奇怪,哪有生而知之的事。我琢磨的是,为什么我会认定只是删除一个快捷?
这看来是一种思维逻辑的习惯性延伸。在windows系统下,删除一个程序的流程是: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然后卸载。这其实是蛮麻烦的,对于很多普通用户而言,甚至压根学不会。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弯弯绕的逻辑,反而让我这个用惯PC的人觉得iPad的删除方法很奇怪,一下子不能接受。
让我觉得iPad只是在删除一个快捷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它删除得太快了。有的应用高达4-500兆,一眨眼就没了。放在windows上,总得看上个半分钟的进度条不是。但我后来一想,其实即便是在win系统下,删除东西也不是真删除,只是删个文件头标识而已,应该花不了几秒钟。在win系统下,删除程序之所以有那么长时间,估计还是和“注册表”有关——系统需要去清理注册表里的记录。而注册表,是win系统独一无二的配备。
再往前推想一下,其实DOS时代向WIN时代的转变,也让我不适应了一阵子。我花了蛮久,才能真正理解和适应“桌面上的东西不在根目录下”。如果说WIN系统走上了“所见即所得”的道路的话,在删除程序这个细节上,它显然不如iPad更加得“所见即所得”。
不过,有趣的是,android系统,至少在删除这个问题上,走的是windows的逻辑。在android手机上,删除程序是需要进入管理中心的,而不是仅仅把图标拖到垃圾箱里了事。Android来自Linux系统,Linux下删除软件也就是把个目录删了就完事了(配置文件不去理它完全不影响系统运作),因为它不存在注册表的概念。故而,从理论上讲,android系统上的程序,应该可以做到象iPad那样即删即除,根本没有设立一个“程序管理中心”的必要。
现在来看看,这两种删除逻辑,哪一个更先进。毋庸置疑的是,对于很多人而言,PC逻辑是需要进行“再学习”的。你经常会发现所谓小白用户的电脑上,有着胡乱删除的痕迹,也有着一大堆已经从来不用的程序(因为ta不知道怎么删)。而iPad的删除,在我看来,可能是代表未来数码设备一个方向的。
今天的数码设备,已经不再是程序员专用的东西。通常人们都是根据看到什么就以为是什么的逻辑来行事。而苹果,则经常捣鼓一些这种东西,我把它称为“奇技淫巧”,但这四个字不是贬义词。这点小花招,其实有大用处。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苹果正在为不同的iOS设备分享数据这个行为申请一个专利。我们通常在设备间转移复制文件,都会先将两个设备联线(无线的话,则进行配置),然后看到一个进度条。苹果的这个专利,可以使得两台iOS设备在做分享时,视觉上就像把饮料倒进杯子一样。试想一下,一台iPad放在桌上,另外一台举起来向前者倾斜,就把想要传输的信息“倒”了过去,这个体验很有些美妙。虽然苹果这个专利现在是否能申请下来还未知,即便申请下来会否应用更是未知,但管中窥豹,可以发现,苹果成天就在这种“视觉艺术”上讨好用户。
有一本名为《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书,类似乔布斯的传记。在这本书里就经常提到一点:乔布斯不是程序员。早在76年,他就坚持电脑不应该有风扇,理由是用户会受到声音干扰。这在程序员眼里,简直就属于一种“伪命题”:电脑怎么可能没有风扇。但他依然坚持要这么干,一个叫霍尔特的家伙在得到一天200美元的承诺后,最终捣鼓出了一个更小更轻更易冷却的电源,结果就是苹果电脑箱比较小巧。我们今天可以说成乔布斯的“执着”,但从商业角度考虑,乔布斯未免有点不知轻重只知细节了。
但也就是这么一个不是程序员的数字设备公司掌门人,才会弄出一般人思维逻辑能更易接受的东西。iPad没有说明书,我还一度认为没有说明书,我怎么知道删除一个东西就是点个叉?我猛然意识到,也许,是我自己太PC化了:删东西点个叉还需要说明书告诉你么?
我身边有一些程序员的朋友,经常抱怨苹果电脑不好用,我也经常看到有人拿着装载windows系统的MAC机。但我以为,苹果的逻辑,的确和PC不一样。而为了更好地去理解苹果的逻辑,我决定,去买一台Mac Air来体验一二。
—— 网易科技《数字与人》专栏供稿 ——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 |||
数字技术演进下的组织结构 |
苹果:数字背后 [TMT观察中心编译稿] |
社会化媒体的社交网络之路 |
人人,中国的Facebook? |
无觅 |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 社会化媒体的社交网络之路 (3)
- 数字技术演进下的组织结构 (6)
- Google Plus和谷歌生态 (2)
- 自助式出版 (2)
- 轻博客的前途 (30)
- 烧哪门子钱? (19)
- 赚小钱,才能赚大钱 (12)
- 没有商业模式的商业模式 (20)
- 酷6之变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