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逻辑

标签: Apple 数字与人 媒体供稿 TMT乱弹 | 发表时间:2011-07-25 10:00 | 作者:魏武挥 Jacky
出处:http://weiwuhui.com

先说一件个人比较糗的事。

玩iPad也有大半年了,有一件事我一直不会,那就是删应用。我知道长按一个图标会出现一个大叉,点击这个大叉能有“删除”的功能。但我一直疑惑的是,究竟是删除了这个图标呢,还是真地删除了这个应用。由于iTunes会同步应用回去,在我删了几次并被同步回去以后,我便一直认定,这只是在删除图标,就像windows桌面上删除一个快捷一样(我同步iPad一般是在睡觉的时候让电脑自己干,故而没有认真观察过)。于是,我一向是用电脑连线在iTunes上删除应用的。

我为这个事还在微博上抱怨了几句,引发了一堆对我这个所谓“新媒体专家”的围观。这个就比较糗了。不过,不知道iPad里是这么删除的,也没什么太奇怪,哪有生而知之的事。我琢磨的是,为什么我会认定只是删除一个快捷?

这看来是一种思维逻辑的习惯性延伸。在windows系统下,删除一个程序的流程是:控制面板,添加/删除程序,然后卸载。这其实是蛮麻烦的,对于很多普通用户而言,甚至压根学不会。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弯弯绕的逻辑,反而让我这个用惯PC的人觉得iPad的删除方法很奇怪,一下子不能接受。

让我觉得iPad只是在删除一个快捷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它删除得太快了。有的应用高达4-500兆,一眨眼就没了。放在windows上,总得看上个半分钟的进度条不是。但我后来一想,其实即便是在win系统下,删除东西也不是真删除,只是删个文件头标识而已,应该花不了几秒钟。在win系统下,删除程序之所以有那么长时间,估计还是和“注册表”有关——系统需要去清理注册表里的记录。而注册表,是win系统独一无二的配备。

再往前推想一下,其实DOS时代向WIN时代的转变,也让我不适应了一阵子。我花了蛮久,才能真正理解和适应“桌面上的东西不在根目录下”。如果说WIN系统走上了“所见即所得”的道路的话,在删除程序这个细节上,它显然不如iPad更加得“所见即所得”。

不过,有趣的是,android系统,至少在删除这个问题上,走的是windows的逻辑。在android手机上,删除程序是需要进入管理中心的,而不是仅仅把图标拖到垃圾箱里了事。Android来自Linux系统,Linux下删除软件也就是把个目录删了就完事了(配置文件不去理它完全不影响系统运作),因为它不存在注册表的概念。故而,从理论上讲,android系统上的程序,应该可以做到象iPad那样即删即除,根本没有设立一个“程序管理中心”的必要。

现在来看看,这两种删除逻辑,哪一个更先进。毋庸置疑的是,对于很多人而言,PC逻辑是需要进行“再学习”的。你经常会发现所谓小白用户的电脑上,有着胡乱删除的痕迹,也有着一大堆已经从来不用的程序(因为ta不知道怎么删)。而iPad的删除,在我看来,可能是代表未来数码设备一个方向的。

今天的数码设备,已经不再是程序员专用的东西。通常人们都是根据看到什么就以为是什么的逻辑来行事。而苹果,则经常捣鼓一些这种东西,我把它称为“奇技淫巧”,但这四个字不是贬义词。这点小花招,其实有大用处。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苹果正在为不同的iOS设备分享数据这个行为申请一个专利。我们通常在设备间转移复制文件,都会先将两个设备联线(无线的话,则进行配置),然后看到一个进度条。苹果的这个专利,可以使得两台iOS设备在做分享时,视觉上就像把饮料倒进杯子一样。试想一下,一台iPad放在桌上,另外一台举起来向前者倾斜,就把想要传输的信息“倒”了过去,这个体验很有些美妙。虽然苹果这个专利现在是否能申请下来还未知,即便申请下来会否应用更是未知,但管中窥豹,可以发现,苹果成天就在这种“视觉艺术”上讨好用户。

有一本名为《活着就为改变世界》的书,类似乔布斯的传记。在这本书里就经常提到一点:乔布斯不是程序员。早在76年,他就坚持电脑不应该有风扇,理由是用户会受到声音干扰。这在程序员眼里,简直就属于一种“伪命题”:电脑怎么可能没有风扇。但他依然坚持要这么干,一个叫霍尔特的家伙在得到一天200美元的承诺后,最终捣鼓出了一个更小更轻更易冷却的电源,结果就是苹果电脑箱比较小巧。我们今天可以说成乔布斯的“执着”,但从商业角度考虑,乔布斯未免有点不知轻重只知细节了。

但也就是这么一个不是程序员的数字设备公司掌门人,才会弄出一般人思维逻辑能更易接受的东西。iPad没有说明书,我还一度认为没有说明书,我怎么知道删除一个东西就是点个叉?我猛然意识到,也许,是我自己太PC化了:删东西点个叉还需要说明书告诉你么?

我身边有一些程序员的朋友,经常抱怨苹果电脑不好用,我也经常看到有人拿着装载windows系统的MAC机。但我以为,苹果的逻辑,的确和PC不一样。而为了更好地去理解苹果的逻辑,我决定,去买一台Mac Air来体验一二。

—— 网易科技《数字与人》专栏供稿 ——


Copyleft © 2010 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 注意:转载勿改标题!
ItTalks -- 魏武挥的Blog (digitalfingerprint:fc4f8fc31f70097eea4b780b13146415)

欢迎 浏览我收集的信息图 关注我的微博 访问我的分享
无觅猜您也喜欢:

数字技术演进下的组织结构

苹果:数字背后 [TMT观察中心编译稿]

社会化媒体的社交网络之路

人人,中国的Facebook?
无觅

与本日志可能相关的文章有:

相关 [苹果 逻辑] 推荐:

苹果的逻辑

- Jacky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玩iPad也有大半年了,有一件事我一直不会,那就是删应用. 我知道长按一个图标会出现一个大叉,点击这个大叉能有“删除”的功能. 但我一直疑惑的是,究竟是删除了这个图标呢,还是真地删除了这个应用. 由于iTunes会同步应用回去,在我删了几次并被同步回去以后,我便一直认定,这只是在删除图标,就像windows桌面上删除一个快捷一样(我同步iPad一般是在睡觉的时候让电脑自己干,故而没有认真观察过).

逻辑入门

- snowflip - Pure Pleasure - Reborn
你好,笑来,我想我问关于逻辑学方面的书籍有什么比较值得推荐的吗. 其实,我总觉得很多人缺的不是逻辑训练,而是“自省”训练,以及“道义”教育. Beyond Feelings,这是我当年的启蒙书籍(是我边读边敲做成电子版的). 想明白(系列)分类里的文章,建议你看看. TTC出过一个24讲的”Argumentation”,到Google上搜索“TTC+Argumentation”就可以找到.

周报的逻辑

- Shell Wang - 坏脾气的小肥
最近新同事加入很多,按照我的要求,入职半年内需要发送周报给我,半年后自己选择是否仍需发送. 行业内可能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周报就是流水账,是主管显示权力的手段. 最后还就真把它给搞成了一封流水账,或寥寥数语. 在职场中,有一条冷酷定律,叫做“如果主管不知道你做了某件事情,相当于你就没有做过这件事情. ”听上去不近人情,其实完全符合实用逻辑.

“脏话”的逻辑

- 星云 - 左岸读书_blog
脏话属于避讳之词,因此书面资料对说脏话的起源记录也很少,即使现在,很多词典也并不收录不敬之词,人们自然也没有多少关于说脏话的研究. 心理研究者认为,说脏话和孩子的啼哭很相似. 在幼儿时期,哭叫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表达情感和释放压力和焦虑的方式. 随着儿童的长大(特别是男孩),西方社会的文化并不鼓励他们哭喊,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足球的逻辑

- Race forward! - 学而时嘻之
最近看世界杯有感,本文试图提供一个关于现代足球的“统一理论”. 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球迷,但进行了一点思考,查了一点资料,不吐不快,乃做此文. 这个理论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一家之言,而是想从客观科学的角度,谈谈现代足球应该怎么踢. 我将避免零碎的规律总结,而是尽量使用逻辑推理的办法去“推导”这套理 论,且看我说的对也不对.

模式与逻辑

-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有一次我在豆瓣提到,逻辑并不是最重要的,有朋友就很激动反对. 确实,在许多理性的人看来,逻辑几乎是最重要的东西. 其实,我并没有想过否定逻辑的价值,只是对于逻辑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过程. 在我看来,人类有许多智慧是存在于右脑的,右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模式的判断和识别(参考《非理性市场与蜥蜴式大脑思维》),善用这一点,常常能极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平台的逻辑

- - 胡泳的BLOG
              平台的逻辑.                      胡泳 郝亚洲. 这是一个言必称“平台”的商业语境,尤其是当平台和“商业模式”、“公司战略”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但笔者想在这里首先纠正这两大认识误区,平台既不是“商业模式”,也不是“公司战略”,而是一种天然属性. 这种天然属性客观存在,但是能否展现出来却和主体的意愿、能力、外界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也即,企业需不需要做平台,有没有能力做平台和做平台的时机.

互联网的逻辑

- - 自由选择 | 王洛堇's Blog
前阵子面试,我在12年底到13年中做了百度微购,所以接到了很多和电商相关的职位推荐. 深圳多硬件厂商,互联网环境不如北京,看待电商的方式直接却有所局限. 在此记录,算是对这两年电商经历的告别. 知乎上有几次被邀,让我评价百度微购,不想回答. 它的初衷是以CPS为售卖方式的广告产品,至于为何面目全非,以当时我们团队的力量,不可避免.

架构设计-逻辑层

- - 人月神话的BLOG
知乎看到一个问题,也是当前在软件设计开发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下:. 现在要开发一个业务逻辑比较复杂的项目,但是在网上看了设计模式的思想后感觉自己以前写的东西扩展性都不好,接口定义也不合适,都是一个实体类一个接口,项目施工也感觉不合理,感觉项目施工中应该先集中定义好接口,并完成业务逻辑,然后在具体实现接口,不知道这样想是不是正确.

物理IO与逻辑IO

- - 操作系统 - ITeye博客
IO性能对于一个系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系统经过多项优化以后,瓶颈往往落在数据库;而数据库经过多种优化以后,瓶颈最终会落到IO. 而IO性能的发展,明显落后于CPU的发展. Memchached也好,NoSql也好,这些流行技术的背后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回避IO瓶颈,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上图层次比较多,但总的就是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