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的逻辑

标签: 逻辑 | 发表时间:2010-08-04 15:56 | 作者:纯银 Shell Wang
出处:http://firecacada.blog.163.com
摘自一封内部邮件,公开也无妨。

最近新同事加入很多,按照我的要求,入职半年内需要发送周报给我,半年后自己选择是否仍需发送。这里有个看起来很愚蠢的问题。
 
为什么要发周报?
 
行业内可能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周报就是流水账,是主管显示权力的手段。最后还就真把它给搞成了一封流水账,或寥寥数语。但这是错误的理解。
 
在职场中,有一条冷酷定律,叫做“如果主管不知道你做了某件事情,相当于你就没有做过这件事情。”听上去不近人情,其实完全符合实用逻辑。工作分很多类别,有结果容易显露出来的,比如策划案;有不容易显露出来的,比如市场调研和用户维护;有重复性较强的,比如内容审核和数据统计;还有种情况是任务周期较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别人了解进展情况。
 
大家并不是为了上司而工作,但对于工作的结果,我们都希望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
 
各家公司里常有一些私底下的议论,比如说,谁谁谁天天围着上司转,谁谁谁很会搞上级关系等等。在今年的“畅游人事门”里,有自称畅游员工的人匿名抱怨道:
公司中马屁精当道,领导任人唯亲,认认真真工作而不会拍马屁的,几乎不太可能绩效被评为“A”。以刚结束的第一季度绩效评比结果为例,某部门天龙八部项目组成员,一共6个A级以上绩效的,5个都是整天围着领导转、天天往领导座位上跑,去“汇报”问题的。所以,在这里工作,跟对领导实在是太重要了~~如果你是一心做技术而不会拍马屁的,千万别到这里来。
 
对于这段“曝料”,我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很不以为然。善于让上司发现自己的成绩,听到自己对项目的看法和建议,这当然是一种职场优势,难道让上司成天找你谈心询问工作详情?下级经常抱怨上司不重用自己,甚至不了解自己,但人和人之间的作用力是相互的。为了让上司重视和了解自己,你又主动做了什么?如果别人在这一点上比你沟通得更多,他可能就会更受赏识,继而变成你心目中的“马屁精”。
 
话虽如此说,考虑到主管的忙碌情况,以及职场中常见的内向与谨慎,每个人都和上司多多接触也不太现实。因此才会出现周报这种形式,方便主管用最低的成本掌握每个人的工作情况。
 
周报通常被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本周工作进展。如果是上司已经知道的成绩,一笔带过即可(别记流水账)。关键是介绍上司可能不清楚的部分,比如器材数据库的更新情况、自定义分类的审核情况、VIP用户的维护情况、市场调研的进展、统计项整理的进度等等。如果你不讲,我连这个事情有做没做都不知道,多半要当你没做。结果你委屈,我也心里不踏实,觉得诸多事项怎么就没人管了,大家每天都在瞎忙些什么。
 
第二部分是下周任务安排。严格来说,这部分并不是给我看的,而是给自己看的,写在周报里只是为了向上司证明自己有计划,有妥善的安排。合理的计划决定时间管理水平,时间管理又决定工作效率的高低。这个浅显道理大家都懂。
 
第三部分是本周工作的感慨,包括对工作的思考/疑问/不满/建议等等。其实主管都爱看这部分,因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人,但大部分周报都不爱写这玩意儿,觉得犯傻气,没话说,如果平时发言也不多,更容易被当作是“不积极,没想法”。这时你可能又委屈了,甚至还悲愤了,但你不来主动沟通,我又从何得知你“很有想法”或是“有所不满”呢?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很多很杂,没时间频繁找你开会或是私聊,周报是上下级之间高效率的沟通手段,也是你得到上司理解、帮助最便捷的工具。
 
所以我对新同事有硬性的要求,入职半年内必须发送周报,第三部分的感慨不低于300字。大家都知道我现在分管多头,特别忙,不一定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你的工作情况。周报可能是除了每周两次例会之外,我了解你和进一步帮助你的主要方式。未必长篇大论,写长了我看着也累,意思到了就行。
 
此外,养成每周定时进行自我总结,下阶段规划的习惯,其实也是件好事。借助周报的形式,每周拿30-60分钟出来做一次工作梳理与思考,对建立全局观,加强条理性有非常大的帮助。
 

相关 [逻辑] 推荐:

逻辑入门

- snowflip - Pure Pleasure - Reborn
你好,笑来,我想我问关于逻辑学方面的书籍有什么比较值得推荐的吗. 其实,我总觉得很多人缺的不是逻辑训练,而是“自省”训练,以及“道义”教育. Beyond Feelings,这是我当年的启蒙书籍(是我边读边敲做成电子版的). 想明白(系列)分类里的文章,建议你看看. TTC出过一个24讲的”Argumentation”,到Google上搜索“TTC+Argumentation”就可以找到.

苹果的逻辑

- Jacky - It Talks-魏武挥的blog
玩iPad也有大半年了,有一件事我一直不会,那就是删应用. 我知道长按一个图标会出现一个大叉,点击这个大叉能有“删除”的功能. 但我一直疑惑的是,究竟是删除了这个图标呢,还是真地删除了这个应用. 由于iTunes会同步应用回去,在我删了几次并被同步回去以后,我便一直认定,这只是在删除图标,就像windows桌面上删除一个快捷一样(我同步iPad一般是在睡觉的时候让电脑自己干,故而没有认真观察过).

周报的逻辑

- Shell Wang - 坏脾气的小肥
最近新同事加入很多,按照我的要求,入职半年内需要发送周报给我,半年后自己选择是否仍需发送. 行业内可能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周报就是流水账,是主管显示权力的手段. 最后还就真把它给搞成了一封流水账,或寥寥数语. 在职场中,有一条冷酷定律,叫做“如果主管不知道你做了某件事情,相当于你就没有做过这件事情. ”听上去不近人情,其实完全符合实用逻辑.

“脏话”的逻辑

- 星云 - 左岸读书_blog
脏话属于避讳之词,因此书面资料对说脏话的起源记录也很少,即使现在,很多词典也并不收录不敬之词,人们自然也没有多少关于说脏话的研究. 心理研究者认为,说脏话和孩子的啼哭很相似. 在幼儿时期,哭叫是一种可以接受的表达情感和释放压力和焦虑的方式. 随着儿童的长大(特别是男孩),西方社会的文化并不鼓励他们哭喊,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足球的逻辑

- Race forward! - 学而时嘻之
最近看世界杯有感,本文试图提供一个关于现代足球的“统一理论”. 我并不是一个真正的球迷,但进行了一点思考,查了一点资料,不吐不快,乃做此文. 这个理论不是什么标新立异的一家之言,而是想从客观科学的角度,谈谈现代足球应该怎么踢. 我将避免零碎的规律总结,而是尽量使用逻辑推理的办法去“推导”这套理 论,且看我说的对也不对.

模式与逻辑

- - 所有文章 - UCD大社区
有一次我在豆瓣提到,逻辑并不是最重要的,有朋友就很激动反对. 确实,在许多理性的人看来,逻辑几乎是最重要的东西. 其实,我并没有想过否定逻辑的价值,只是对于逻辑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过程. 在我看来,人类有许多智慧是存在于右脑的,右脑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模式的判断和识别(参考《非理性市场与蜥蜴式大脑思维》),善用这一点,常常能极大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平台的逻辑

- - 胡泳的BLOG
              平台的逻辑.                      胡泳 郝亚洲. 这是一个言必称“平台”的商业语境,尤其是当平台和“商业模式”、“公司战略”联系在一起的时候. 但笔者想在这里首先纠正这两大认识误区,平台既不是“商业模式”,也不是“公司战略”,而是一种天然属性. 这种天然属性客观存在,但是能否展现出来却和主体的意愿、能力、外界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也即,企业需不需要做平台,有没有能力做平台和做平台的时机.

互联网的逻辑

- - 自由选择 | 王洛堇's Blog
前阵子面试,我在12年底到13年中做了百度微购,所以接到了很多和电商相关的职位推荐. 深圳多硬件厂商,互联网环境不如北京,看待电商的方式直接却有所局限. 在此记录,算是对这两年电商经历的告别. 知乎上有几次被邀,让我评价百度微购,不想回答. 它的初衷是以CPS为售卖方式的广告产品,至于为何面目全非,以当时我们团队的力量,不可避免.

架构设计-逻辑层

- - 人月神话的BLOG
知乎看到一个问题,也是当前在软件设计开发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如下:. 现在要开发一个业务逻辑比较复杂的项目,但是在网上看了设计模式的思想后感觉自己以前写的东西扩展性都不好,接口定义也不合适,都是一个实体类一个接口,项目施工也感觉不合理,感觉项目施工中应该先集中定义好接口,并完成业务逻辑,然后在具体实现接口,不知道这样想是不是正确.

物理IO与逻辑IO

- - 操作系统 - ITeye博客
IO性能对于一个系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系统经过多项优化以后,瓶颈往往落在数据库;而数据库经过多种优化以后,瓶颈最终会落到IO. 而IO性能的发展,明显落后于CPU的发展. Memchached也好,NoSql也好,这些流行技术的背后都在直接或者间接地回避IO瓶颈,从而提高系统性能. 上图层次比较多,但总的就是三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