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教育補完計劃
圖片來源:The View from Taiwan
從教育說起
來做個思想實驗吧!
你是一個高中老師。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你走進教室,攤開課本準備上課。你直接翻到第五課,正要念出「臣亮言」三個字時,一個想法突然竄進你腦中。由於你是一個年輕氣盛,有理想有熱情的老師,所以你突然想知道:我教的到底好不好?
你的深層意識其實很明白,調查這件事只會傷害你已經千瘡百孔的尊嚴,但你一咬牙下定決心,今天非把事情搞清楚不可。於是你問了:
「真心想聽我上課的請舉手。」
教室裡鴉雀無聲,比面對校園霸凌時還安靜。思想實驗中的學生和現實不同,你說用舉手表達意見,他們就不會用起鬨、嘴炮、肚子痛或無辜的眼神來投票。總之,在漫長的沈默過後,有一個同學怯生生地舉手了。
--但你一看他漲紅的臉就知道,他只是尿急罷了。
這是跨地區、跨學校的教育現況。也許你有所耳聞,台灣人喜歡用一種有趣的遊戲,幫他們的學校排出名次:
這種方式非常強大,著迷的人會陷入半瘋狂狀態,把樓梯的階數當作待人處世的準則,甚至是擇偶標準。啥?你才下到370階?我只對突破390階的有感覺,下一位!
但有趣的是,學生不想聽課此一現象,似乎和你身處排行榜的哪個位置並無關連。舉個例子,我媽念高職夜校,總是抱怨班上只有她一個人在聽課。這並非她把回憶美化了--我媽正在讀高職,身邊的同學都比她兒子還小;而就讀中部明星高中的朋友zeta(和我同校,想必是個巧合),則寫了一篇「真正的學習不在教室發生」來闡明學生是如何如何不愛聽課。
請不要誤解,這篇文章不是說學生無法從老師身上學到東西,更不代表上學只是浪費時間(那位去申請退學的同學請留步),而是指出在課堂上,知識由老師流向學生的效率是多麼低落。
這不光是老師或學生的錯。
沒錯,有些老師很爛、有些學生很混,但更麻煩的是,教育就像談戀愛--好男人和好女人湊在一對,未必會幸福美滿。我班上有個同學高三每堂生物課都請假,到隔壁的空教室去……讀生物。他是個認真的學生,生物老師也是個好老師,但他們心中的課綱不同:老師花很多時間補充課外知識,但務實的同學知道,他必須多花時間做講義習題,才能在小朋友下樓梯中取得優勝。
反觀電腦課(其他藝能科同理)。
電腦老師們總是滿腹苦水,因為他們不管付出多少,社會永遠不會給予和國英數物化生等主科一樣的尊敬與重視。但他們也因此沒有課綱和(統一的)考試,所以按照雙方能協調的步調,上一些真正有用的課程。這對爛老師的學生而言是個災難:爛老師沒有課綱就什麼都不會做,學生除了用區網可以連CS以外,什麼都學不到。
不過,爛老師們的腦中有個關鍵字過濾器,讓他們自動忽視任何提到「教育」二字的意見,所以根本看不到這篇文章。
而一路看到這裡的好電腦老師們,請不要再抱怨不被重視了。換個觀點,你們幸運地不被重視,因此有機會在教室裡產生一點真正的學習。這可是主科教師夢寐以求的。
(好啦,電腦課是有課綱沒錯,但這東西根本是寫給鬼看的。你能想像有學生或家長因為老師沒上「記憶單元功能」而跑去人本告狀嗎?)
電腦課在幹嘛?
本文章是針對國中到高中的資訊教育。至於國小生,我認為應該教他們不要再玩太刺激的遊戲了,免得上明年的社會新聞。
以上資料整理自我在Facebook開的調查。是的,樣本數少得很難令人滿意,而且人在FB上很容易進入「隨便亂按模式」,但我是在寫部落格不是論文,請各位教授海涵。
這張圖的重點,並不是大家都在玩遊戲--正好相反。即使去掉右上角那一大塊,我們還剩下2/3以上的派,問題並非怎樣防止學生玩遊戲,而是如何善用遊戲之外的部份。
我不打算用「1.寫程式這樣這樣2.繪圖軟體那樣那樣」的條列式分析他們。平心而論,電腦課教得頗為正確:繪圖、影片、文書處理都是很實用的技能,計概可以增進記憶力,寫程式……至少可以讓你數學變好。總之我並不認為要廢除它們。
不過,這些項目存在兩個問題。
1.沒有核心主軸。在寫給鬼看的那東西裡面,提到主軸之一是「用電腦解決問題」。這句話就像「用紙筆解決問題」或「用頭腦解決問題」一樣,有講等於沒講。電腦是很複雜、有很多種面向的工具,繪圖軟體和文書處理的技能是平行獨立的。
有些老師會專注在其中一項上,把電腦課變成Excel訓練班。Excel很有用,但如果你(幸運地)三年或六年都有電腦課,最後可能一看到那些方格就會吐出來。這就像每節家政都煮拉麵一樣令人反胃。
2.沒有運用web的力量。如果要問這世界上哪裡的資訊最多,答案毫無疑問是「網路上」;和網路幾乎脫節的課程,稱作電腦課勉強可以,扯上資訊二字可就愧不敢當了。
雖然圖中有一塊深藍色的「做網頁」,但做網頁和Web真的有關嗎?如果這堂課的作業,是讓學生在本地把網頁用HTML(搞不好還是山頂洞人的版本)寫一寫,然後用E-mail或隨身碟傳給老師,那答案是否定的。就算有上傳到某個伺服器上,手刻靜態網頁也跟現今的web沒什麼關聯。
含辛茹苦看到這裡的觀眾已經不太耐煩了。好啦好啦,就當你說的對好了,那又怎樣?有什麼解決方案嗎?
有的。
(以下的文章飄散出理想主義的臭味。現實主義者們請準備好嘔吐袋。)
讓我野人獻曝吧……
解決方案近在眼前。
什麼?沒看到?你可以再靠近一點……
再靠近一點……
是的,我建議教部落格。
此時台下有人舉手了,而且看起來不像要上廁所。
「等一下,你之前明明說過不要傳教啊?」
嗯,是這樣沒錯,所以我不會主張大家都去用WordPress--Blogger或痞客幫也是不錯的選擇。事實上,如果沒有又快又穩的空間可用(由學校提供?即使在一篇理想主義文章裡我也不敢想),它們比WordPress好用多了。
如果你堅持要教無名小站,那也不錯,因為帳號很好註冊,而且班上可能有一半人都用過了,至少第一堂課會很順利。但第二堂課開始就會異變陡生:
「老師,為什麼我按『發表文章』時明明是放一張圖片,按『編輯』卻變成一排字啊?想換回來它還說我資料會不見?」怡君問。
「老師,為什麼我把youtube那邊的影片『分享』貼過來,結果什麼都沒出現啊?」雅婷疑惑。
「老師,為什麼我改CSS的時候明明有存檔,下次一看就消失了啊?」唯一記得你上學期教過網頁的靜宜也不懂。
最可怕的是,從國小開始用無名,才14歲就滿臉風霜的佳慧,正微笑不語,並用憐憫的目光看著你……
夠了。反正老師若有信心教好無名,那就教吧。我的重點不是在辯論哪個部落格比較好用。
而是教部落格有什麼好處?
課程的匯合點
回想一下圓餅圖。
你會發現,裡面很多東西都跟部落格有關。
- 圖片、影片和Flash可以嵌入部落格文章。
- 部落格可以應用你學到的網頁技巧。最少最少也能用CSS。
- Word/Writer有很多了不起的功能,但老師很少教(你的老師有教「錄製巨集」嗎?他有告訴你Word的表格裡面可以打算式嗎?),現在電腦課所謂的文書處理其實是在教排版。這在部落格上也很有用。
- 寫程式可能比較遠一點,但至少有PHP和Javascript。
部落格可以和原先的課程接合,也就是說,我們並不需要拿整學期來上部落格。只要上個2到4堂,然後照常上舊課程,並且要學生用部落格來交作業就行了。(學生要拿部落格做其他任何用途都OK,只要作業有交就好了)
相比於電子郵件,用部落格收作業不會比較麻煩。只要用把所有學生的部落格訂閱起來,就知道誰有沒有交作業了。
補充一句,我認為訂閱、搜尋、論壇甚至Facebook等「取得資訊」的技巧,也應該列入教材候選清單。
Web合作的天性
大雄(段考58分):「小~叮~噹~!我又被數學習題欺負了,你教教我教教我嘛!」
小叮噹(段考100分):「是~喔~!可是這題好難我也不會耶(扭)」
大雄:「……(拿出鼓棒)」
圖片出處:熊貓盒子
如果你覺得以上場景不陌生,原因之一是小朋友下樓梯的教育模式,鼓勵了學生互相競爭。但在藝能科的領域,合作早就成為慣例--工藝和家政課由於材料的特性,向來以分組而不是個人為單位完成作品。美術課也常有合作的情形。
幾個人合寫一個部落格也是方法之一。但Web(2.0)最大的意義就是,即使沒有共同的作品(如維基百科),由於它開放的天性,人們還是會在上面互相學習。
無論是畫圖、寫程式還是做木雕,最好的學習都是來自別人的作品,所以國文課本才會編成文選形式。比國文課更簡單方便的是,部落格的結構並不需要學習解構主義才能解讀,還可以和作者/其他讀者互動,在文章下面吵架等等,畢竟這是Web2.0嘛!
總之,把部落格引入資訊教育,恰能彌補原本不足的部份,善用網路的能量,又沒什麼引入難度--他們不需要把已有的無名砍掉,只是開個新地方來交作業而已。(我猜大多數學生,也不想把他們寫滿青春期苦澀的無名放進老師的Google Reader。)
何樂而不為呢?
結語
最後補上一個小故事。是關於我的高中家政課。
在我上過家政課以前,我對這門科目的印象就是洗菜、切菜和煮菜,老師也沒有辜負我的期望,幾乎每節家政課都帶我們開伙。在那裡我學到不要生吃麵粉,還有高中男生可以把餅乾作成多猥褻的形狀等有用的知識。
很快期末到了。因為老師很珍惜生命,從不拿作品的味道來打分數,所以決定發學習單給我們寫。
學習單上的問題並不是「你最喜歡本學期的哪道菜?」「請背出製作漢堡的十五個步驟,按歷史年代排序」之類的,而是如下所示:
- 你打算幾歲結婚?
- 你未來打算從事什麼工作?預計的薪水?
- 你打算生幾個孩子?
- 你認為和配偶應如何分擔家計?
……類似的問題填滿一張B4……
我莫名其妙。這到底和我們的課有什麼關係啊?
但當 成家立業 寫完這份學習單之後,我才想通老師要講的事:
家政課不只是學做家事,更要教學生如何維持一個家。
資訊教育也一樣。
資訊課不只是學電腦,更要教學生接收、使用、傳播資訊。
通才教育的珍貴核心,在於社會而不是技術面向。教部落格只能讓我們朝核心前進一小步,並非什麼翻天覆地的變革,GDP也不會因此上升5%。
但教育這條漫漫長路,本來就得一步步走出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