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燕”真的存在吗?
谈到吐血的鸟儿,“杜鹃啼血”恐怕就是一个典型了,不过,大多数人想必都清楚,这只是文人骚客表达哀怨之情罢了。难不成,事关“血燕”的燕子吐血筑巢这回事,压根也是子虚乌有?
“燕子吐血”,噱头!
要弄清楚“血燕”,先得知道燕窝是怎么一回事。燕窝是金丝燕以唾液黏合数量不等的羽毛、草茎等材料凝结而筑成的巢,能营造可食燕窝的金丝燕有好几种[1],其中主要是爪哇金丝燕[2][3]。根据采摘地点的不同,燕窝分为洞燕和屋燕,采集于天然山洞中的野生金丝燕所筑的巢便是洞燕,而在人工搭建的燕屋中筑巢的金丝燕则出产屋燕。根据不同的色泽,燕窝还可分为白燕、黄燕和红燕,其中红燕就是所谓的“血燕”。
【爪哇金丝燕(Aerodramus fuciphagus)的分布区域,产燕窝的金丝燕也主要分布在越南、印尼等亚洲热带地区。图片来自wiki commons】
金丝燕平时悬挂在洞壁或燕屋的木板上休息,筑巢是为了产卵和育雏。在产业化的燕屋中,为了确保金丝燕的健康和燕窝的品质,燕窝都得等小鸟成长失去功能后,才会被采集。但栖息在洞穴中的野生金丝燕则得不到这样的优待,往往鸟儿还没来得及产卵,刚筑成的燕窝就被人们采摘走了[4]。第一次筑巢时,金丝燕时间充裕、身体健壮,燕窝基本全由唾液组成,质地最纯净,这样的燕窝古时被称为“官燕”,用来进贡。为了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苦命的鸟儿不得不再次筑巢,但繁殖季节在即,大量唾液也被消耗掉了,鸟儿便用许多羽毛或草茎作为材料,以唾液黏合起来筑巢,这样的燕窝被称为“毛燕”和“草燕”。
传说中,当金丝燕两次被连窝端后,第三次筑巢时会因体力消耗过度,连血也吐了出来,这种带血的唾液筑成的巢就是血燕。这类传言认为,血燕是金丝燕竭尽生命呕心沥血而成,所以营养价值特别高。
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能证实燕子吐血的说法。马来西亚农业部副部长蔡智勇和燕窝商联合会秘书马瑞来直言,没有燕子吐血这回事,筑窝吐出血丝的“血燕”是商家为了获取更高利润而制造的噱头[5]。事实上,无论第多少次筑巢,屋燕都是白色的,而真正可能形成红色色泽燕窝的天然“血燕”只存在于洞燕中。而且,金丝燕既然懂得用羽毛、草茎作为建筑材料,苛待自己吐血筑巢又是何苦来哉?
“血燕”的红色从何而来?
极少部分能称得上是“血燕”的燕窝虽然色泽为红色,但其中并不含有血液成分,现在,业界普遍认为这种色泽是洞壁的矿物渗入普通白色燕窝中形成。
关于“血燕”的成因,曾经有人提出特定品种的金丝燕能筑出红色的巢,也有人认为这是饮食等外界因素导致金丝燕唾液发红,但学者通过DNA检测否定了品种说[6],而燕窝颜色只与巢在洞穴中的位置有关,则推翻了饮食说。据攀爬过燕窝山的人介绍,山洞外围的巢都是珍珠白色的,越往里面走,岩壁上的燕巢开始是珍珠黄色、桔黄色(黄燕),然后抵达最深、最闷热的洞腹里,才看到血燕[5]。
【泰国Phi Phi Island 岛上的洞穴里有人在采集燕窝,据称越往洞腹中走,看到天然“血燕”的机会越高。】
不同产地的燕窝在氨基酸、蛋白质等方面成分差异较小[7],而在各种矿物质含量方面差异很大[1],也说明岩洞的矿物成分能渗入燕窝中。目前,呈现天然红色的“血燕”只有泰国等少数产地出产[8],推测是因为只有这些产地的洞穴中岩石含有较多可溶于水的特定矿物成分。同时,在空气较为干燥流通的洞穴外围也不利于产生化学反应。只有在潮湿闷热的洞穴深处,矿物质渗入白色燕窝中,又经过氧化等化学过程,才形成铁锈红色的天然“血燕”。
“血燕”,危险!
虽然“血燕”与“吐血”无关,但市售“血燕”的真相却能让人吐血。
【民间一直流传,“血燕”由金丝燕吐血而成,价值千金,实际上,市场销售的“血燕”价格也要普遍高于其他燕窝[9]。】
在最近的浙江省血燕产品专项清查行动中,抽检发现血燕产品亚硝酸盐含量普遍超标,问题血燕主要来源于马来西亚,一些经销商承认市售“血燕”其实是白燕窝熏制或染色后制成的,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大量亚硝酸盐[10]。
而中华燕窝行业公会秘书长官茂智表示,真正的“血燕”不是完全没有,而是非常稀少。市面上红色均匀的血燕,百分百为人工产品,“这个加工行为已经存在十年左右”。据马来西亚燕窝商联合会主席马兴松披露,不良商家偷偷以燕子粪便,将廉价燕窝熏至血红色,当成血燕出售牟取暴利[5]。
在一些燕窝出产地区,由于对燕窝的采摘不加节制,野生金丝燕还遭遇严峻的生存危机,而目前部分品种的金丝燕如关岛金丝燕(Aerodramus bartschi)等都已经处于濒危状况[11]。印度科学家曾在20世纪末对燕窝产地安达曼-尼科巴群岛进行实地考察,结果显示,当地金丝燕数量在10年间下降了80%以上。而在我国海南的万宁大洲岛,2002年仅采摘到2个燕窝,因此2003年开始为期3年的禁采,但三年后金丝燕种群的数量恢复并不明显,据观察,此地的金丝燕只有15只左右[12]。
可见,金丝燕虽然不会真的去吐血筑巢,但却有可能死于人类的掠夺,若不加以管控,“血燕”一词,恐怕会更像是大自然泣血的控诉。
关于燕窝的营养价值问题,请看科学松鼠会文章《雨燕无家苦》
参考资料:
[1] | (1, 2) 陆源 等. 云南三种燕窝与进口燕窝成份的比较研究. 动物学研究. 1995, 16(4):385-391 |
[2] | Edible-nest_Swiftlet |
[3] | Swiftlet |
[4] | Quentin Gausset. Chronicle of a Foreseeable Tragedy: Birds' Nests Management in the Niah Caves (Sarawak). Human Ecology. Volume 32, Number 4, 487-507 |
[5] | (1, 2, 3) 《血燕,到底是神马玩意?》载于《南方日报》2011年8月30日B07版 |
[6] | 林洁茹 等. 燕窝质量研究及DNA基原鉴定. 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7] | 侯惠婵 等. 中国产燕窝总氮及氨基酸含量分析. 中药材, 2007(8): 961-963 |
[8] | Massimo F. Marcon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edible bird’s nest the ‘Caviar of the East’.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Volume 38, Issue 10, December 2005, Pages 1125-1134. |
[9] | Bird's_nest_soup |
[10] | 新华社《问题血燕遭曝光》 |
[11] | Guam Swiftlet Collocalia bartschi |
[12] | 吴天国, 黄卓儿, 蔡圣伟. 大洲岛金丝燕种群衰减原因及保护对策. 热带林业, 2010年第38卷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