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救命的六个驾驶窍门
译者 良辰美景
现代人丧命的一大原因仍是车祸,无论是自驾车还是被车撞死。车的确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安全,但是面对现实吧,关键是开车的人大多连最起码的驾车技巧和规则都缺乏。
但是,如果你正在阅读本文,我希望这意味着你决定做些什么让自己活下去,因为这个世界这样的司机无孔不入,你要做的就是更小心一点。因此,我们为您准备了人人必知的六条高级驾驶窍门,虽然大部分人还不了解……
6. 后视镜里不能看到自己车身
这本是举手之劳,然而几乎所有人的做法都不正确。
但愿你已经知道“盲区”是指车两边的后视镜看不到的区域。汽车视线盲区极易导致意外事故发生,为此许多高端车型都配备了高档雷达或摄像系统,监测进入盲区的其它车辆,当惊恐万状的驾驶员突然转向或撞车时,系统就会发出急促而强烈的报警声。
光是“咬牙切齿”解不了燃眉之急。
但是,问题不在技术。早在亨利·福特研制汽车和反犹太通讯时,消除盲点的必要设备就已出现。你需要的只是爱车的侧后视镜——然而,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正确调整它们。
你看,只要将左右后视镜调整到看不见车身,就能消除视觉死角。你要做的就是将后视镜向外调节,直到两侧都看不到车身,然后就这样不动它。这样,汽车内外后视镜之间不会有视区重叠,任何经过车辆在进入你的视野前也都会被至少一面后视镜捕捉到。
无可否认,这看起来不太像“窍门”,倒更像“自古以来就明白不过的指示”,但却无人实施。汽车生产商不得不要求驾驶员调整后视镜(考虑到身高的差异),然而许多人就是不知如何操作。这就是为什么同一帮工程师不惜斥巨资来研究消除盲区的技术——他们就是没有告诉驾驶员不要将那该死的后视镜对准车身。
5. 开车时应更多关注路况而非路标
假如你看见某人一路嚷着“让开、让开”,随后留下钢铁和玻璃的一声巨响扬长而去,那气势一点也不亚于钢铁巨人排山倒海般的急性腹泻,那么你肯定忍不住要把事故怪罪到那个无视路标的司机身上。
但如果没有所谓的“让行标志”呢?如在十字路口只见晦涩难懂的黄灯闪烁,每个人都停下来面面相觑,这时肯定还是会有怪胎穿越人群向前冲,不过一般的司机在没有明确指示的情况下会非常谨慎。他们会根据周围的路况判断下一步——通常从红灯和路标开始——迫使你停下车左右观望。
“该死,到底‘让行’是什么意思?”
换句话说,没有那些标志你会活得更好。
有专家相信过多的标志和信号只会让人自满,因为你的注意力只集中在盲目地追随刻在反光金属上的交通指示,亦步亦趋,而不是想着不杀死其它司机。
以下的画面,我们都似曾相识:绿灯时,汽车一辆辆通过十字路口,却与挡在前面的另一辆车形成T字形,原因就是那漂亮的彩灯赋予了它们通行权。想想看,要是交通和/或天气弄得车速比规定的限速还要慢,司机们会多么抓狂,接下来他们不顾一切地在车辆中穿来穿去,必然招致车祸,尽管限速只是交通标志上的一个数字,是30年前几个土木工程师用计算器想出来的玩意儿,除此之外根本没有考虑其它。
“任何人能开到每小时15英里(约24公里)都已经很快了。那些开越野车的人简直就是疯了。”
荷兰城市德拉赫滕决定验证这一理论,将该市20个交叉路口改造成20个没有任何交通标识的环岛。令人惊讶的是,完全没有出现像《炮弹飞车》里的情形。一个每年都有2-4起死亡事故发生的路口在接下来六年里没有出现任何伤亡案件,另一个路口的交通事故则从前4年的36起骤降到两年内仅有2起。这一切归功于把更多责任移交给司机,迫使他们没有了冷漠无情的信号灯就得学会相互配合(虽然这也可能与荷兰人不在卧室墙壁上贴挂《速度与激情3》的海报有关)。
自德拉赫滕获得巨大成功之后,不少其它城市也尝试了相似理念,这其中最著名的是伦敦,其新开通的展览路看上去就像当天有个人在迷乱兴奋中在地上大画线条。
我们还不清楚这是怎么做到的,但就是这样。
我的意思不是要你无视信号灯和路标,而是不要过分依赖它们为你做决定。原因就是如果你后面跟着辆18轮大卡车,在交叉路口拥有先行权并不会免你死。你拒绝为行人减速,因为行人过马路没有走规定的人行横道,但是如果你的车将他们压成了两半,你还是得进监狱。
或者也许我们应该这样说:遵守路标,但前提是没有人这样做。
4. 边开车边听音乐更危险
每辆车上都配备了立体声扬声器,但是应不应该用它们驾驶手册上却没有太多说明。所以,我们会简单地推断撞上交通堵塞没什么危险的,只要我们一直关注前方道路并偶尔摆弄一下操纵杆或者边唱歌边时不时在反光镜里照照自己。但是研究表明,边听音乐边开车是有害的,即便你喜欢的只是那些没有歌词的氛围音乐。
“这些鲸鱼声简直太…太想打哈欠了……太……”
以色列的一项研究将受试者身上佩戴了心率检测仪,并让他们一边驾驶汽车模拟器一边听各种节奏的音乐。不听音乐的对照组开车时则表现出明显的心率波动,即遇到兴奋的事情时心跳会加速,例如一只麋鹿突然出现在街上。但是那些各种类型音乐都听的受试者,其心率平稳(除了在听《悲惨世界》原声带时,他们的心跳也在忽喜忽悲中直线飙升)。
咋一看,这似乎表明司机边听音乐边开车更冷静,因而也比对照组受试者更谨慎。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在虚拟车道上,他们一路狂飙,就像是要去为一个独脚的班卓琴手运走私酒。他们冷静(也许吧),但那只是因为他们开车时不如对照组专心,是音乐安抚了他们。
这就是为什么你那骇人的叔叔总会告诉你情调音乐才是正道。
研究还显示,同听慢歌或什么也不听只听从于内心思绪的司机相比,听快节奏音乐的司机(每分钟120-140拍,多为舞曲和电子乐)闯红灯和发生车祸的机率是前者的两倍。而听dubstep电子乐的司机更容易相信车后有一个变形金刚正试图与自己的车交配,这一比例高出84%。
3. 永远不要关闭车前灯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只要让车前灯始终呈开启状态,你就可以降低车祸风险高达32%。这看起来像是基本常识——无论何时,发亮的东西当然更容易被人看见。既然别人的车是由那些疲倦不堪、心神不宁的人类掌控着,能见度越大也就等于你的脑袋幸免于难的可能性越大。然而,事实上几乎没有人会在白天开车时将车前灯打开(而自动闪光灯得等到太阳落山才会开启)。
“我怎样才能偷偷靠近那些毫无戒心的司机呢?”
旁边车道的车是不大可能突然插到你前面的,如果他们一眼就能瞥见你的头灯在闪烁(除非他们有意拦截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们肯定脑袋进屎了,车祸在所难免)。这同样解释了行人和骑车人的交通意外。统计显示,如果人或自行车也配备了大灯,那么当事人偶尔是可以躲过一劫的。
在加拿大、瑞典和芬兰,所有新车要求必须配有一直保持开启状态的自动闪光灯,美国的一些新车型也有同样要求。但是,绝大多数人的车上还是挂着又旧又脏的大灯,所以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那你必须始终让前灯处于开启状态(我们知道,不值得费那么大劲,但是相信我们,你会更安全)。
“灯?!你疯了吗?我已经迟到了!”
2. 停车制动不经常用就会失效
就开车各项技能而言,停车当属最直接的,基本上就是将钥匙从点火开关拔出,然后从车里出来(但愿此刻你是在停车场停车,也但愿此刻你不是身处某小学中心地带)。
哦,假如你现在在坡道上,也许你需要拉停车制动。如果不是,那你可能会跟这个哥们一样,其遭遇可说得上最糟糕也最完美。
下一个镜头里,这哥们莫名其妙地弯下腰来继续给车加油。
但是有一点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无论是在候机楼滑行道还是在山顶停车,你都应该拉紧停车制动,保持其正常工作。
你看,停车制动通常又称紧急制动,顾名思义,主要用于刹车失效或遭人为破坏时,其重要性高于液压机制,停车时依靠停车制动电缆使车停下来。经证明,制动电缆优于液压技术因为它决不会像《龙胆虎危》里的那样把人切成两半。
但是这种钢制电缆的缺点是容易生锈腐蚀,尤其是长时间不用后。停车制动长期闲置就会被腐蚀而解体,就像电影《圣战奇兵》里的坏人。
你希望随时从车里探出身来,再手握一把枪,感觉酷毙了。
所以,如果你买车之际《哈利波特》里的小演员还没有长大,也从未使用过停车制动,然后突然你要逃离一个绝对真实的紧急现场,比如在蜿蜒曲折的朗伯德街上一路疾驰,迎面而来一个巨兽,这个巨兽从旧金山湾底腾空而出,横冲直撞的与你狭路相逢,那么这时制动电缆极有可能在重压下猛然断裂,最后留下一个让未来考古学家苦思不得其解的属于你的墓碑,除非巨兽还会卷土重来。
1. 爆胎时切不可刹车
人在极度恐慌时的本能反应是拉住刹车杆,仿佛有什么妖怪样的东西欲从里面爬出。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是完全正确的。
除非你身临电影《生死时速》中的场景。
话虽这么说,想象你的车在高速公路上以每小时65英里的速度疾驰,突然你听到后轮胎爆炸,就像刚踩了个小地雷。控制不住的大便在裤腿里就像一只喇叭内部浑浊不堪,你感到车要失控了。如果跟着直觉走,你很有可能会紧急刹车,但这种情况下,很不幸你的直觉背叛了你。
看,如果你在爆胎时刹车,十有八九会与后面的车发生追尾。后胎爆裂时,尤其如此(前胎由于磨损较快,人们很容易发现并及时更换,而只要车还能动,后胎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留在原地,直到爱车香消玉损的那天。)
“还在这,呃?挺不错嘛,车。”
所以爆胎时,你必须做的事情却是最没道理的:踩油门。但不可以像猛男兰迪•萨维奇一样粗暴,只要稳稳的踩几秒,重新控制好车向前直行就可以了。完全爆掉的车胎或者只是漏气的车胎就像一只锚一样拖在地上,车速达到每小时65英里或者不管你开多快,此时如果猛踩刹车,锚就会松动,你就死定了。猛踩油门踏板也是一样,可以想象一下一艘香烟船正以最快的速度抛下锚。以足够的速度控制好车,然后轻轻将脚从油门挪开,让车向爆胎一侧偏转(如果方向反了,轮胎就会松动)。背叛了你的轮胎最终让车自行停下来,接着你就可以出来把那散发着恶臭的裤子扔进树林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