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先分享个有趣的推理过程:
一个小伙子到理发店理发,他问:“理发得等多长时间?”理发师看了一下店里的顾客说:“大约两个小时。”小伙子走了。
几天后还是这个小伙子来理发,他一进门便问:“理发得等多长时间?”理发师看了一眼店里排队的顾客说:“大约三个小时。”小伙子走了。
一个星期后这个小伙子又来了,问:“理发得等多长时间?”理发师看到店里已经满是顾客说:“大约四个半小时。”小伙子走了。
理发师望着店里的一个朋友说:“喂,比尔,跟着这家伙,看他去哪儿。他总是来问他理发得等多长时间,可是却从来没有回来过。”
不大一会儿,比尔回到店里,歇斯底里地笑着。理发师问:“他离开这儿去了哪儿?”
比尔扬起头,笑出眼泪还挂在眼角:“去了你家!”
最初我以为这是个黄色笑话,后来觉得自己很惭愧,那小伙子是小偷,应该是偷东西去了,所以是个正经笑话。但是再看了一遍,还是黄色笑话,因为偷东西的话,可能前两次就被人发觉了。
这样粗看是合理的,但是文中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比尔,他为什么会笑得歇斯底里,眼泪都出来了呢,不管他的立场是站在理发师一边还是站在小伙子一边,他笑的都不是很合理,作为一个优秀的笑话,不应该出现这种纰漏,这说明我对此笑话的理解存在偏差。
需要继续分析,重新理解,现在我们的重点就在比尔身上,为什么整篇文章中只有他一个人有名字?小伙子三次去理发店,比尔他是否一直在场?比尔到底代表了什么呢?理发师和小伙子代表了什么呢?
马克思说过:“思考一切。”所以,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条件下发生。文中有两处涉及到故事的发生背景,一明一暗。明处为理发师的朋友名字为比尔,是一个明显西方人的名字。暗处为理发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理发服务出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如果从明处线索来看,故事一般是发生在西方国家,但是,凡事怕就怕认真二字,所以我们还不能草率的下结论,还应该综合分析,看哪个结果的合理性,现实性更强一些。
让我们继续来看。从暗处来看,我们似乎得不到什么确切的结论,但是从该笑话的来源传播过程来看,特别是考虑到故事警世育人的作用,我认为这个故事发生是依托中国的背景发生的,相信大家都有等理发排队的经历吧。
可为什么作者会让一个西方人的名字出现呢?他到底是谁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重新分析一下理发师和小伙子两个角色。
小伙子的活动很简单,每次都是去理发店,问有没有位置,然后去理发师家,再去理发店,再回理发师家,如是者三(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下去)。在这里我认为,理发店作为一个人数众多,不受限制的场所,它隐喻着整个社会,而理发师则是社会的掌权者,而理发师的家,对小伙子则代表着可以暂时脱离社会,但又是一个不能长期居住停留的地方。
小伙子,显然代表着一类人,关键点就在这个小上,代表着年轻。
我们想象一下,一个年轻人,跑到社会上问,有位置吗?
掌权者说,没有,还要等多长时间,小伙子只好暂时离开这里,去了一个临时的地方,过了段时间,又跑来问,
这个场景,难道不觉的熟悉吗?这是干什么呢?
对了,你答对了,小伙子正是代表着找工作的学生,理发店里的位置代表着工作机会,而理发师的家,正是我们可爱的学校。
这样,整个笑话就可以翻译成下面这样:
本科毕业了,问有工作吗?没有,等两年吧,唉,那只好上硕士了;
硕士毕业了,问有工作吗?没有,等三四年吧,唉,那只好上博士了;
博士毕业了,问有工作吗?没有,再等吧,唉,那只好上壮士了。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比尔是谁?
再想想,现在哪个比尔最牛?
恭喜你,又答对了,他就是比尔·盖茨!
这样你也就能明白比尔为什么笑得这么歇斯底里了,因为比尔大学没毕业就去工作了,所以他看到小伙子为了工作还回去读博士,觉得实在是太搞笑了。
综上,这个笑话其实是在讲上学和就业的问题。
无论上面的推理结果是否真是讲笑话人的初衷,至少这是个非常合理的隐喻逻辑。那我该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呢?这里分享知乎上周杰的观点: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599216
我想大家对逻辑思维有颇多的误解。
首先要说的是看太多的”我来教你如何思考“的书没有用。逻辑思维说白了是一个技术,和打游戏,把妹,打拳击一样,多进场练习才是关键。看书是系统学习知识的有效方法,但不是习得技巧的有效方法。光看书你是学不会一种思维方式的。
其次是做数学题没有用。我不知道真正艰深的数学是怎样,但就大多数人熟悉的高中数学题来说,练习的只是一种技巧:如何在给定的时间内寻找到一种快速解法,找到答案。逻辑思维的涵义比这个要广。逻辑好的人做数学题会快一些,但做数学题本身并不是提高逻辑的直接方法。
第三是读逻辑学导论没有用,你会晕的。以下引用百度百科:“逻辑思维(Logical thinking),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 这种话对你有帮助么?你学习十年牛顿物理,投篮命中率未必会比别人更高。
我在另一篇答案里已经写了我认为逻辑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676902/answer/15826773,那么这里来写写我认为什么练习方式最有效吧。我个人的体会是自己出一些练习题,自己做。以下举一些我自己出的,自己做过的习题:
第一类:
1,人在哪些场合下会哭?请列举出尽可能多的不互相重复的答案。
2,短信诈骗有哪些方法?请列举出尽可能多的不互相重复的答案。
第二类:
1,不用纸笔,不查资料,估算一下中国人每天说多少句 “傻逼” ?
2,条件同上,估算一下淘宝一年卖出多少个避孕套?
第三类:
1,我开了一家包子店,包子却卖不出去,该怎么办?请给出应对各种可能的完整解决方案。
2,有一家门户网站,流量不高,该怎么提高流量?请给出应对各种可能的完整解决方案。
解答第一类问题,你会发现最有效的方法是先分类,然后一一列举。哪些场合会哭?随便举一个分法,可以分为一个人的场合,两个人的场合,多个人的场合。一个人的场合什么时候会哭?挂科,失恋,喝醉,生病,etc。两个人的场合什么时候会哭?吵架,被骂,被感动,etc。如此类推。如果不分类,要么列举得很慢, 要么列举不全,要么列举出重复的答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MECE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做到这一点,分类的功夫就差不多了。
要解答第二类问题,你会发现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假设,最后用 A x B x (C + D) x (E + F + G) 这样的形式来解答。中国人一年说多少句傻逼?把中国人先按年龄层分成几段:0-15,15-30,30-45,45-60,60以上。假设每个年龄层3亿人(随便设一个)。0-15 大约是不会说的。60以上也不用考虑。45-60 的人每天说10次,30-45 的人每天大概说20次,15-30 每天大约 30次。那么答案就是 3亿 x 10 + 3亿 x 20 + 3亿 x 30 = 180亿次/日。这题比较简单。但要算的更精细有哪些办法?可以分南方人,北方人,分城市人,农村人,受教育程度高的,受教育程度低的,分职业,等等,一 步步细分,一步步估算。
解答第三类问题就是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结合。包子卖不出去可能有哪些原因?这是第一类问题。原因可分成两大类:供应和需求。供应方面,包子口味如何?质量如何?价格如何?新鲜否?需求方面,本地区有人否?这些人吃包子否?这些人习惯到包子店买包子否?等等。针对每一个 子问题,如何得到一个解决方案,比如,本地区有多少人吃包子?这就回到了第二类问题。
这就是我认为最有效的练习方式。可以发现,逻辑思维不是知识,你可以任何时候,用任何素材来练习。它是一种方法,让你可以不留缝隙的解决各类无头绪的问题。习惯了这样的解析方式,碰到复杂的问题你也不会慌。如果有人问你,中国明年的房地产形势会如何?照着模式一步一步解就可以了,答案不一定会多准,但至少你有个概念。
————————-思维的层次—————————
有人总结了:
“男人都很花心;女人都很现实。”
没有思考能力的人一下就被击中了,茅塞顿开,觉得读到了关于世界的一条真理。这是读语录的水平。稍聪明一点的人会说:
“认为男人都很花心的女人是因为自己没有吸引力;认为女人都很现实的男人是因为自己没有本事。”
没有思考能力的人再一次被击中。 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觉得自己的话被人说了出来。这是写文案的水平。有批判思维的人会说:
“男人花心这事和女人有没有吸引力关系不大,男人也可以认为男人就是花心的;后半部分同理可证。”
没有思考能力和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都被击中。这话是 独立思考的水平。但是有科学精神的人会说:
“我们先要定义“花心”和“现实”这个概念,依据标准通过统计,这样才能说在多大程度上男人是花心的,在多大程度上女人是现实的,说不定我们会得出女人也花心男人也现实的结论。同时必须考虑个体是有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
一一晕倒。这是 做学问的水平 。
说明:
1. 左岸读书_blog by 左岸 © 2008-2012 致力于美好的读书体验。
2. 手机访问: http://wap.zreading.cn
3. 新年新增: 人生旅图和 冷知识
4. 微博: http://weibo.com/zreading
5. 购买博客广告位: 点击这里……
6.
您可能也喜欢: |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20个技巧 |
阅读与思维的提升 |
思维导图那点儿事 |
“思维训练”从“改变语言习惯”开始 |
规定的思维 |
无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