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如何获取早期用户?
草根创业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的流量要不掌握在巨头手里,要不就是别人家的私域流量。总之,获取流量贵、获取用户难。让创业公司头疼的不是做出产品,而是获取用户。
为啥腾讯只要推出一个新产品,用户量就非常大呢?因为QQ长期积累的用户数非常大,随便为新产品带点量,就胜过普通创业者吭哧吭哧干好几年。这也是网红、大咖、头部IP的成功之道,他们自身积累了很多流量,只要产品不差,不愁用户。
获得早期用户,对创业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位叫做Frank Heijdenrijk的荷兰哥们,就创建了一个博客Early User Growth,专门探讨早期用户增长的问题,以帮助企业家、开发者为其产品找到合适的用户,帮助他们推出更好的产品。
Frank Heijdenrijk列出了好多创业公司获得早期用户的方法,这里选了一些翻译出来。当然,这些创业公司如今都成长为了行业巨擘,早已非当年的吴下阿蒙。
GitHub:
GitHub在2008年4月启动,在这之前其实已经启动了beta程序并收获了一些早期用户。到正式发布时,他们已经有了大约6000个用户。早期的策略是邀请他们的开发者朋友使用GitHub,并可以通过一个链接轻松地共享他们在GitHub上的代码。别人想要签出代码,就会增加网站的访问量。
ProductHunt:
Ryan Hoover在创建ProductHunt之前,就创建了发现最新科技产品的新闻通讯,慢慢的有很多人感兴趣,成了最初的用户。Ryan Hoover意识到可以将其变成一个在线社区,而不仅仅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产品列表,于是ProductHunt诞生了,自带早期用户。
Zoom:
Zoom在2013年推出,当时的视频会议市场已经饱和。创始人袁征(Eric Yuan)可没有Ryan Hoover积累的早期用户,他决定在旧金山市中心的101号公路上租一个广告牌来做广告, 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位置以正确的方式让目标受众了解自己的产品。 广告牌上包含Zoom域名和一个句子“不抽烟的视频会议”。最终,一些人访问了Zoom.us,注册成为了早期用户。
Slack:
Slack最初是视频游戏的副产品,游戏没成功,这个消息沟通工具反而做大了。在2013年4月发布时,创始人Stewart Butterfield他们请求10个不同公司的朋友使用Slack作为团队沟通工具。尽管有些公司刚开始将Slack用于较小的团队,但Slack很快就在整个公司范围内使用。Stewart Butterfield之前是Flickr的共同创始人(另一个是Caterina Fake),他在科技圈内已经相当知名,知名自然就会获得关注,通过TechCrunch、VentureBeat和其它技术博客的宣传,一下子产生了很多用户。
Early User Growth:
https://earlyusergrowth.com/
更多获取早期用户的公司:
https://earlyusergrowth.com/start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