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运动饮料漱口也能提高成绩
(文/Jonah Lehrer)我一直搞不明白所谓的运动型饮料,这种玩意儿一点也不好喝,并且它们颜色几乎都像霓虹灯一样,花花绿绿得惹人心烦。它们的瓶口老那么大,搞的我老是漏到T恤前面。如果真想要电解质,我宁愿喝罐可乐吃点猪皮脆,或者牛饮一大杯盐水,再吃块水果。
可是运动饮料的诱惑力一点没见少。从佛罗里达大学鳄鱼橄榄球队的采用一种指定的饮料开始(每份饮料中含7汤勺的糖,用以帮助队员补充随汗水流失的碳水化合物),运动饮料已经扩充成了一系列复杂的产品,每种都针对运动的不同阶段。要想在运动中发挥最好水平,光喝一种可不够。我们要在运动前喝“热身”饮料,运动中喝“运动”饮料,完事别忘了再来一瓶“恢复”饮料。
不仅有这么多讲究,而且看起来,这些运动饮料的确可以显著提高运动成绩,只不过这种提高很可能跟补充流失的电解质一毛钱关系也没有。就算我们把这些昂贵的糖水从嘴里吐出去,运动成绩似乎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糖分是关键
让我们从2009年的一个实验说起,这个设计精妙的实验由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领导。8名自行车运动高手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计时赛,目标是让他们用尽全力,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蹬自行车,直到筋疲力尽。
实验由两个不同条件的实验组构成。第一个条件是自行车手们将含糖的运动饮料在口中含10秒然后吐掉;第二个条件是自行车手们用尝起来味道差不多的无糖饮料漱口。也就是说,虽然试验用的饮料喝起来口感差不多,但只有糖水含有能量。
结果很有趣——那些用糖水漱口的车手们成绩更好!这种差异在最后的计时赛中尤为突出,糖水组的选手始终比另一组强3%到7%。
只拿糖水润润嘴就能让我们更厉害?别忘了,几十年来运动饮料的制造者和商人们努力让我们相信,把这种玩意儿咽下去才管用,那些宝贵的电解质只有进入我们的血液,才能发挥作用。可是这些商家所说的并非全部属实,一系列的后续试验证明,车手们只要拿糖水饮料漱漱口,成绩就会提高。(当然,我们也试了试把一些饮料泼在肚皮上,现在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这样做,对剧烈运动的效果——没啥作用!)
品尝就能启动快乐
为了弄清背后的原理,神经学家让车手们一边连着大脑扫描仪,一边用真糖水和糖精水咕噜咕噜的漱口。尽管连运动员自己也没法准确说出两种糖水的区别,他们的大脑却很清楚。喝到真糖水的时候,大脑的正回馈区——如伏隔核和眼窝前额皮质,兴奋水平要高的多。据研究者推测,这是因为人的嘴里有碳水化合物受体,它们独立于味觉,并对食物产生反应。只要侦测到少许的碳水化合物,这些受体就会马上向大脑报告,一大波可爱的能量正在逼近!什么都没吃到,那也不要紧,糖分已经让我们开心起来了。
从这里我们能学到两点:第一,如果只考虑糖分在作用,买运动饮料纯属浪费钱。如果你真想提高运动成绩,不妨用含糖的玩意儿东西漱漱口,这可以激活大脑的正回馈区域,这个区域可以让车手们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第二点是,我们会觉得越尽力就越痛苦,所以我们发现最拼命的运动员也是那些表情最严肃的。跑步运动员的表情一直很扭曲,而健美运动员练习时总伴随着嗓中低沉的闷哼,那些自行车手更不用说了,环法自行车赛上的他们看起来像马上就要哭了一样。
类似环法自行车这样大体力消耗的体育比赛中,在运动员即将力竭之时,哪怕只是大脑被激发起来的一点点愉悦感,也可能让运动员多坚持一会儿
但很可能第二点就是拖后腿的一个原因。车手实验告诉我们,哪怕一丁点的愉快也可以让忍耐力提高,快乐冲淡了痛苦,让他们腿中那些折磨人的乳酸也变的没那么难以忍受了。尽管尝到糖水的运动员自己都解释不了这种快乐从何而来,但这快乐让他们蹬得如此卖力,比那些用假糖水漱口的可怜孩子们更快。虽然愉悦感调控努力程度的机理尚不清楚,但科学家们倾向于“中央控制模型”发挥了作用,在这个模型中,身体的极度疲劳被认为是缺少愉悦感。换句话说,当快乐不再,正反馈区域陷入低迷,我们就知道自己没法再继续了。体育运动不再是享受,我们只想着“好痛啊好累啊”,然后放弃。
所以下次我在玩篮球或者去长跑的时候,再也不会喝哪种恶心的蓝色饮料了。我有了个更好的主意,不如……就拿冰淇淋漱漱口吧。
编辑: 居尚
博主介绍: Jonah Lehrer是Wired的特约编辑,是《我们如何决定》和《普鲁斯特是神经学家》的作者,同时也是New Yorker, NY Times Magazine和WNYC’s Radiolab的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