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該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最近學生們陸續開學了,Scientific American Mind這本期刊在最新的一期有一個 教育相關的特別報導,裡面談的是影響學習力的因素,不是什麼九年一貫,十二年國教… (台灣的教育亂象絕對不僅是政策制定者的問題,家長的民粹也是很恐怖的,例如聽聞某大學把學生的服務學習課程開在週五下午,結果有家長打電話去抗議,說這樣他小孩回到家會太晚… 聽了真的是令人臉上多了很多條線)。
第一篇文章講的是該如何改造大腦:文章一開始就提到
School should include more than remembering and analyzing information. It also should sharpen fundamental psychological skills called executive functions that are needed to plan and carry out goals.
也就是說學校不應該只教如何記憶和分析訊息(日前才有學者在爭論這些議題),學校應該要強化學童基本的心理能力:執行功能( 請參考過去的文章),執行功能對於規畫和實際目標是必備的。
從這個論點就可以看出來國外的教育和國內有多大的不同,若我們還是期待學校教育給孩子的是大筆的知識,那真的是太可悲了。在文中他們介紹了一個 基金會MindUp,這個基金會在學校中推廣新的教育方式, 他們強調讓學童知道自己心智的運作、運用正向心理能量、自我控制等等的訓練。其中自我控制的訓練是透過冥想訓練的方式,冥想訓練讓孩童練習如何專注在當下的感知,這樣的訓練其實沒有想像的困難,只要讓孩童注意自己的呼吸就可以達到訓練的效果。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涉及了很多心智的歷程,包括要能夠感受到自己的身心變化,以及要能夠抑制在呼吸訓練時其他的念頭;換言之,這個呼吸訓練就能夠訓練孩童自我控制的能力。
另外對於心智功能的基本認識也是非常重要的,這點在台灣的教育是嚴重缺乏的,因為在大學之前完全沒有科目在教導心智的運作。雖然心智科學日益盛行,但若教師及家長沒有辦法體會這些成果的重要性,也很難讓這些成果對孩童產生影響力。台灣這個領域的先驅洪蘭教授在諸多媒介都持續的推廣,這是相當重要的!在MindUp的做法是他們用做簡單的方式讓孩童知道腦中負責執行功能和情緒控管的區域是哪些,然後當小朋友情緒失控時,就可以引導他們可能是自己的情緒區過度反應了。這樣的類比模式其實在教育中常被使用,老師們要把這些落實在教學也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第二篇文章講的是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這個部份介紹了之前就有分享過的N-Back訓練作業, 詳情請參考這篇文章。
第三篇文章講的是壓力對於學習的影響:適度的壓力對於學習是有幫助的,但過度的壓力會對於學習有影響。孩童的壓力源或許和成人不同,但有一點是特別值得注意的,低收入家庭孩童通常較容易處在高壓力的環境,也因此會降低學習的成效。所以與其打這些孩子,不如幫助他們減壓,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這讓我想到日前楊力州導演拍攝 甲仙國小拔河隊的影片「拔一條河」,非常推薦大家去欣賞,紀錄片中我們看到孩子透過拔河重拾面對生活的能量。
總結,現在科技發達,知識傳遞普及的程度和過去是不同的,若教育還是著重在知識的傳遞,則會顯得浪費且可惜。 俗語說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若所有的世俗的標準都是要看你的魚有多大條,那誰會在意魚是怎麼來的?在此與所有的教師、家長以及學生共勉,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開心的釣一條自己想釣的魚,那怕是要花上個一年半載。